如何提高第一学段学生的估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郭一帆
[导读]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我国的学生发展提出“核心素养”理念

         摘要: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我国的学生发展提出“核心素养”理念,而数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之一。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最容易发展数感的教学阶段。在教学估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时更容易让学生感知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在有效结合生活具体情况下,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估算作为解题的方法;这都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估算,估算教学,小学数学

一、细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目标所起到是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刘亚辉(2019年)认为:”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2]课程标准就是教师的指南针,根据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要求,教师可以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更好的整体把握估算教学。
         为了更清楚课程标准对每个年级的要求,笔者结合二、三年级的估算教学内容,分年级构建第一学段估算要求如表1所示。
 

         二、深挖教材能让,领会编题意图
         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搞懂编题意图,这样做的意图是让教师先知道“教什么”(教学内容),设计“怎么教”(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教材在2-3年级中估算出现在例题和习题,类型有估算的简单运算、估测和解决问题;其中估算的运算容易掌握,而估测和解决问题教材是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出现,教师怎么用情境、怎么引导学生、怎么利用小组合作就很关键。下面笔者将归纳整理人教版2-3年级教材中出现有关估测、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练习题,分类领会其编题意图,总结出有关估算的教学方法。
         (一)有关估测的教学
         教材在2-3年级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估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为此安排了例题,和提供大量的估测活动。
         1.选择合适单位的估测练习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7-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编排此题为例题的意图在于:巩固已经建立的长度表象(米和厘米),进而让学生在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最后进行物体的长度估测。同样的,质量单位对于这样的练习题也是建立在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在2-3年级教材中出现这样的练习题的填空题,比如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判断题,比如“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二上P9-8)”、“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二上P10-10)”、“计量下面的物体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二下P105-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三上P29-9、P35-6)”。
         2.对比的估测练习
         教材中有大量对比练习,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之前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测,教师再引导学生与实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根据误差调整选择的单位。这样的对比练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估测方法,加强估测意识。而由于每题的侧重点不同,(先估后量、先量后估)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对学生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如,二上P8-1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1厘米的长度先估测,再实测,教师只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题意,估测方法就很明确了。而二上P8-3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步骤:先测量,再用估算进行推算,重在思考过程的引领。而三上P21-例1则是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而三上P31-例7教学“吨的认识”,由于吨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由于很少直接接触到“吨”这种质量如此大的物体;因此教材通过估测40名25千克学生合起来,直观地学生感受到1吨的质量。
         3.结合生活经验解决的估测练习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离不开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建立,而要表象建立离不开参照物的标准,这些标准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来。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认识是与生俱来的,用身体、体重做标准既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长度单位的估测时,教材会用手指、搾、手臂作为标准去估测图钉、桌面、课本、黑板、一步长、旗杆、操场、教室长宽、教室到校门距离……在学习质量单位的估测时,教材用黄豆、鸡蛋、苹果、人的体重、动物等做标准,不同的学生选择的标准不同,但估测质量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经验进行估测,通过对比估测和实测结果来调整估测方法,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有关解决问题的估算
         1.学会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人教版1-3年级教材的例题都是源于生活的具体情境:购物、游乐园门票,旅游、装水果,但这些情境重复出现,学生都已经视觉疲劳,看到这样的情境都不感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历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估算,而且它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因此乐于用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流行”的估算情境,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因此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教材出现的例题,结合自己班上学生情况改编它,创设成新的情境。
         在教材中,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例题虽都以具体生活情境,但有的情境没有铺垫,在改编教材例题中,教师还可以做一些铺垫,更加凸显估算的需求。
例如:在二下教学用加法估算解决问题中,我们可以在教材P96-例13新课教学前引入复习情境“电话300多元,吹风机200多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2.学会及时追问
         估算常见的问题“大约、够不够、能不能”这几类,一些教师知道估算的意义,于是在教学时会让学生勾重点词,导致学生看到“大约、够不够、能不能”就用估算。因为教师只关注了学生估算方法和策略,而忽略了解决问题时估算思路的形成。因而,教师应通过巧妙的设问、追问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过程,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总之,教学目的是将课程内容和能力发展统一起来,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中有关估算的例题让学生迁移已形成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更多的估算问题,达到估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亚辉. 指向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如何设定[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92-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