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是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神圣事业。一直喜欢这样一段话:“教育让我们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同知识在一起,同文明在一起,也让我们精神得以丰盈,灵魂得以皈依,更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能够诗意的栖居,教育是美好的!”
一、营造共同成长的氛围,彰显园所文化场域之美
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褚宏启教授在“走向园长专业化”一课中这样说道:园长专业化包括管理专业化、领导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明确了园长的职业定位,“把正确的事做正确”,方为园长职业的最高境界。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灵魂,总有一种体验让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种情感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团队。理想的文化场域它首先是一个温馨的、相互依存(不是依赖)的场所,在这里能够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其次,它是一个不同观点和想法充分交流的场所,在这里可以获得分享后的满足和提升。再次,它是一个宽阔的平台,无边界地吸收一切有价值的信息,汇成新的知识,是一个不断产生教育知识和教育智慧的场所。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这样说:校长有三个使命,一是目标引领,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激发每个人的成长愿望和对教育的责任心,让教师感到有奔头;二是理念先行,搭建开放的、支持性的平台,让不同的想法充分交融,让每个人拥有创造的空间,让教师感到有干劲;三是提升文化,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提升教师的归属感,让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让教师感到很幸福。所以,核心就是要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让每个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园所的发展中,我们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但“团队”不同于集体,集体强调的是趋同,团队强调的是差异中的互补,是同中求异。不断营造这样的包容、互助、共进的共同体文化,就会提升为一个园所的发展文化。在团队形成的过程中,就锻造了独特的团队精神。共生的文化,首先是鼓励“不同”,在“不同”的观念交流中,才能感受到多角度思考的魅力。这样,这个文化场域才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它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所以是“和而不同”的。教师们应该各有特色,各有风格。这样的文化场域才能永葆青春,才能和谐共生。在这样的文化场域中,每个人都因为得到尊重,会产生成长的自信;因为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逐渐成为一个会思考、有独立精神的人。每个人的差异性,使园所变得异彩纷呈,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氛围。
所以“一个好的校长/园长并不等同于一所好的学校/幼儿园,营造一个共同成长的氛围,打造一个和谐共生的团队才是一所学校/幼儿园发展的关键所在。才是一个优秀校长/园长所必须做的事情。
二、用亲和力打造影响力,让幼儿园管理更具魅力
如果说幼儿园园长的思想是灵魂,那么,园长的亲和力则是构建
和谐幼儿园的核心。优秀园长的亲和力体现为:1、鼓动力:即园长说话的能力,有能感染人、令人振奋和令人投入的鼓动力。2、号召力:这是园长对权利的运用能力。园长如何用权,不仅影响到工作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用权是一门艺术,也是影响园长号召力的关键。3、感召力:实际上是园长的人格魅力,只有让教职工在心底信服你、尊敬你,园长才会有感召力,有了感召力,才会有号召力。4、协调力:幼儿园里矛盾冲突的问题必然存在,是不可回避的,这是对园长协调能力的挑战和考验,也是构建和谐幼儿园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然,一个优秀幼儿园园长亲和力的表现还不止这些。素质教育要求更多高素质的园长,而亲和力是素质的基本体现之一,是散发着无限魅力的持久动力,它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有助于“以型夺人”、“以德育人”、“以能育人”、“以情动人”、“以谐悦人”。
园长打造人格的亲和力,是提升教职工的向心力与幼儿园集体凝
聚力的前提。
所以,园长应以人格的亲和力,来提高幼儿园管理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
础。”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具备完美的人格亲和力。园长富有亲和力的激励和感染,对教职工和幼儿的心灵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温暖阳光。亲和力使幼儿园的管理更具人性化。
有人说:园长不是塑成的而是养成的。这句话对于优秀园长的培
养作用作了非常精妙的概括。一位具有亲和力的园长应该是在办学实践中慢慢培养而成的,并非仅靠塑造和培训而成的。园长通过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可以提升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最终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园长,更要用爱心、情感、智慧来酝酿、发展、壮大这种亲和力,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不竭动力。
三、教育其实很美
“不管是做教师还是做管理,总之,只要做教育,如果没有审美
的眼光和对美的敏感,那是做不出味道来的” 刘可钦校长这样说。是的,其实我们很难找出一把尺子来衡量事物美还是不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能切实地感受到“这样做,很好,很美”。这说明,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尺度去衡量一件事的“美感指数”,但是人类共有价值观,却可以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共同赞美一件事。大凡真实的、友善的、愉悦的行为,都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教育也是如此。
对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
美无缺的,因为他不是一个完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有他闪光、动人的瞬间,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在发现中肯定,在肯定中激励,在激励中传播,在传播中影响每一个人,让这些行为慢慢地由一个偶然的行为变为稳定的行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变为一个群体的共识,并逐渐成为一个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追求。
发现、培育、传播好的行为,造就好的行为,这才是教育的魅力。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底线与巅峰之间生活。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这个区间的均值水平”。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实与逻辑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感觉与形象是否带来了美感,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换位思考,是共同担当,是“抚之于心”。唯有真、善、美、爱协同并重,才能最终实现“导之与行”的教育效果。
追求完美,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典型心态,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够产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标准,同时又不要苛求身边的人们必须完美,这样就有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调整空间,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我想也许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条,但我相信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臂带来力量,给迷离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健壮,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所以,美不只是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在寻找、发现一个个个体的闪光点中体验到美,把美的种子播撒,并精心呵护、培育,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习并享受着成长之美,正所谓教学相长。
大美至真、至纯、至简,美就在每一天、每一刻,只要怀揣一颗教育的初心,用充满爱的心灵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管理有温度,让教育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