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环境会“说话”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王于亮
[导读] 本论文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维度探讨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

         摘要:本论文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维度探讨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将班级文化作为一门无形的教育课程,使其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润泽学生的心灵。实现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建设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润物细无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班级文化是维系班级群体运作的纽带。班级文化不仅仅是教室布置,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是前提,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如滴水穿石,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为实践文化引领的管理理念,建设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我班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一、美化环境,让教室成为心灵栖息的港湾
         教育家杜威说:“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教室布置、班名班训等班级文化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等方面,打造出一种特别的育人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它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磁场”,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熏陶、感染和鞭策。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一)、精心设计,让文化引领班级
         开学后,我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然后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提交班级大会讨论,确定班名采用李诗悦同学设计的“腾飞班”,班徽则汇集雷明星等几位同学的创意综合简化而成 ,班训是我和班委从孩子们的设计中提炼确定,班歌是孩子们从十几首备选歌曲中投票选定的《我相信》。通过班名、班徽、班训和班歌的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二)、细心装扮,让墙壁也会“说话”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育的导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教室布置表现出来,寓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而达到在教室环境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比如,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摆上花草,养上金鱼,发动学生志愿捐书,集中起来构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来美化教室并在墙壁的空白处设计了“成长足迹”、“承诺树”、“榜上有名”“班级荣誉”、“生日祝福”、“班级成长记录”等栏目。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微笑,都能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如果我们能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民主制定班级制度,为学生的行为引航
         班级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班级的制度文化不等于简单的制定班级制度,制定班规是容易的,谁都可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提高自制力。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我首先是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目标和班级制度,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民主。学生有了自己制定的目标和制度,就会从“要我怎么做”变为“我要怎么做”,老师也由“消防员”变成了“引领人”。有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接下来就要落实制度的执行,这方面,我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把各项班级制度的执行,承包到人,实行“承包责任制”,推行班级自主管理,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班级管理真正落实到人,并定期进行量化评比,让每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这样,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增强,班级形成了“制度理事”的良好氛围,制度文化,成为了学生行为的引航灯。
         三、营造精神文化,让班级充满家的味道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一个班级的班级价值观、班级目标、班级精神、道德风气等因素。班级精神是在长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主要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和责任感,让班级充满家的味道。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王晓春先生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中,写道:“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我决定根据班级建设目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逐步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比如,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团队拓展训练,在团队熔炼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从最开始完成不了游戏的相互埋怨,到最后通过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游戏,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也明确了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主任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组织文化,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班主任越俎代庖。因此,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与班级精神文化一同成长。我班准备了《班级日记》要求每天的值日生作好记载,可以写班级发生的事件,也可以写班级的某一个成员,还可以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等等,我或者其他同学会在后面作回复,这样,即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对班集体,也就从心底有了归属感。例如,我班的会计张林同学和安全委员童诚同学自发的回收同学们喝完的饮料瓶子,放在图书柜和饮水机之间的角落里,每到周五放学他俩就扛到平桥车站附近的废品回收站卖掉,所获得的收入存入班级基金。他们的这一举动,让我和孩子们都很受感动。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用爱心交流
         从人际关系上讲,班级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集体。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就会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比如,我班设立师生生日庆祝活动,每当有同学生日这天,大家为他齐唱生日歌,同时请他在班中最好的朋友向他致词,使他能在心理上对班级有一种信任感与亲切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班级充满了家的味道,孩子们就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一样自觉去爱护、照顾。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在不断的育人实践中探索创新,建设出一种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班风,使班级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约束能力,大家朝着目标共同努力,那么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