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形成语言思维逻辑,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提高语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需要将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方案中的重要模块,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层面着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形成语文素养。但是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发现在语文素养培养方面并没有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本文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刻不容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语文素养内容
1.1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
语文素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修养,也是学生语文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换而言之,语文素养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而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语文学习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学习习惯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具有综合性特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需要具备主动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方法等能力,通过教师传递的信息实现情感的升华。
1.2形成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的所有意识必须由观念支配,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语文知识,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反应,提高信息敏锐度,有利于高效掌握语文信息,深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端正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
2.1教学方式有待完善
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单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甚至在学生内心形成厌学心理。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别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语文知识,有时会采用硬性灌输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不利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第二,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时有时会采用固定模板,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学习水平的提高。
2.2教学途径有待拓展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传输写作技巧等,所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但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这种单一的教学途径不满足素质教学要求,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涉及范围比较广,其中也包括大量有价值的内涵与信息要素。如果教师只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讲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拓宽教学途径。
3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3.1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素养
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开展教学活动。而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素养的前提就是学生需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然后慢慢再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觉课堂是亲切的、熟悉的,从而让学生能够有表达的欲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素养。
例如,在学生朗读《金色的脚印》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文章当中的主人公对于小狐狸发生的情感变化,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当中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的奥妙,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意地培养其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可以从故事中的细节之处入手,例如当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便可让学生对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段落进行反复阅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今后进行社会认知打下基础。
3.2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要对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要求,因为在每篇文章中都会阐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思想感情又都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那么在小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后,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些价值观念融入进自己的价值观中。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区分文章价值观念的对错,所以就需要教师先入为主地进行指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阅读文章,首先,小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审视文章或小说标题,先简要判断下该文章或小说的核心主旨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阅读。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注重作者在叙事或叙物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在阅读后自己进行仿写,这样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水平。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要在感受到文章中传达的价值观后,先要判断该价值观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样就可以做到取其精华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课文《梅花魂》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行做一个课前的导读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是一种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花蕊的植物,梅花不畏严寒,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的一位异国他乡的老人与梅花的故事。”引起学生们想要继续了解梅花与老人之间有什么关系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去感悟异国老人至真至纯的爱国之情,去学习梅花坚贞不屈的傲骨风气。
3.3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面对新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教学环境。第一,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教学设备,引入线上语文教学。例如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中,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观看,丰富学习途径。通过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高。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以外展开语文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大自然结合起来,加强语文教学的三维立体感,学生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惊弓之鸟》时,学生在经过第一遍的阅读之后可能只会产生一些模糊的概念,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讲解,让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故事中所展现的紧张气氛。除此之外,无论是中国的寓言还是国外的童话,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是十分优质的课外读物,教师可从中挑选合适的短篇故事,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汇编后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学生不爱读书的难题,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3.4训练学生掌握归纳自主学习方法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结构的划分上虽然文本内容些许简要但却是另类的“干货”满满,表现在一方面内容上图文并茂给学生直观明显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在引导式学习导案上将基本必须的语文素养做了综合的训练要求,例如总结归纳文章语句写作口语等的训练,且在难易梯度设置上很好的照顾到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循序引导学生及时地按要求掌握必要的分析细化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巩固和实践操作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并归纳总结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体系。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中,课后问题“乌鸦如何喝到水的?”这就是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明确文章的叙述方式和重点划分方法,落实基础语文素养的知识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语文情感价值观,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44-44.
[2]陈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提升机制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24(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