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弘扬中国的道德力量与法治精神的一门学科。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有着大量的中国传统道德和现代法治的元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更是融合了初中时期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道德情感的表达、普法知识积累和普法实践、道德与法治自我修养的实践。在推行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崭新的道德与法治观的前提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局面。通过多种策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和深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素养培养的均衡性,在多重能力建构中,实现以“道法”启“智”,最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真善美挖掘。
一、深掘生活化道德与法治,引领素养培养的高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开始逐步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精神。同时,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核心价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件,更好地增强法治意识,真正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尊法,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助力课堂理解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都有紧密的联系。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中,书中提到了“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主题,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观察中感悟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回顾哪些生活片段是法律在保护了我们。课堂中有的学生会提及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有个别学生很难理解并感叹“现在的学生哪里还会没有学上?”在这个时候我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一些不遵守法律、侵夺孩子受教育权力的案例,如“山区孩子过早去工厂打工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是法律为我们的生活护航。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现实生活,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学有所用。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透视课堂主题
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中,通过与真实人物的对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中所传达的人物品质。在真实人物与教材人物的对接中,实现对人物的道德品质的真实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获得真实感悟。
如在学习八年级的《公共生活新平台》中提及网络新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学生在“穿越剧本”中讲述了自己十年前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尤其是当下的网络生活。在情景剧的对话中,更好展现了人物对网络的思考。同时在网络的利弊思考中,我还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在质疑和批判中找寻到自己的答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拓展素养培养的深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要注意时刻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其中的民俗文化,传承了我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融合这种文化,更好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魅力,感悟中国的文化力量,在内心涵养出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播撒文化养料,道德与法治用心润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独特的内涵,如“慎独”、“修身”、“爱国”等呈现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如同养料滋养和育化学生的内心,带给学生别样的精神滋润,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感悟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有效的文化素材进行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如我在讲解“诚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我积极利用一些传统经典小故事如“曾子杀猪”、“韩信报恩”、“一诺千金”论述诚信的可贵,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化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而且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这些正能量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领悟诚信的可贵。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融合,碰撞出美妙的火花,既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感悟我国优秀传统中产生热爱之情,并内化为心中的一种文化自信,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价值引领与核心素养落地,做到用民族的根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深植民族精神,道德与法治用魂铸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精神,是个重要的主题。民族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大力弘扬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构筑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在八年级下册讲到“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问题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无法真切体悟个中缘由。我在课堂上从党史引入,让学生跟随历史的角度感悟共产党一路走过的艰辛岁月以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明白只要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用事实说话,以史明鉴,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并热爱共产党,逐步形成政治认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在讲述党史的过程中,我大力宣扬了共产党一路走来所迸发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今日乃至将来中国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和信心源泉。诚然,道德与法治课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精神意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凝心聚力,培育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路径,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深度体验和探究,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的素养养成。
参考文献
[1]傅莉莉.核心素养下多媒体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7):196-197.
[2]朱丹.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质考评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杜若男. 《普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版与2017版比较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陈晓聪,女,1990年生,汉族,广东茂名人,大学本科学历,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职称是初中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