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小学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动画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教学手段,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多媒体动画的重要意义,通过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手段建立合乎学生认知的情境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语文知识的内涵。本文详细阐述了使用多媒体动画建立语文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动画;情境教学
【正文】相比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动画是一种更加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可以将声音、动画、图像等更多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问题,多媒体动画其自身所拥有的富有趣味性的声音和画面可以自然而然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更加富有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并且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其对文章产生主动阅读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动画建立教学情境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便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吸收。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将以往语文教师需要大量语言进行描述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图画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现,在大大的提高语文课堂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中蕴涵的内容。同时有效避免学生因为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难以理解文章内容而产生的阅读兴趣降低的情况发生。并且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会更加的顺畅。以往学生使用语言描述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难免出现表述不完整的情况发生,语文教师难以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利用多媒体动画就可以完整清晰的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达给语文教师,方便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教学辅导。比如说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实际视频画面,并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实现同步讲解,这就比语文教师用语言去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更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内容学生也可以对这篇课文中描绘的景色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方便学生和语文教师针对这篇课文进行有效沟通。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自主进行文章阅读,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和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在当前这一时期,多媒体动画就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加偏于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参与多媒体动画教学的主动性更加强烈,因此多媒体动画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动画的这些优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根据作者表达的感情去认识文章中的具体脉络和思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潜移默化的掌握文章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比如说在学习《秋天的回忆》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文章中描写的实际景象并将《懂你》这首音乐作为景色的背景音乐,从而将学生代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动画营造古诗学习情境
古诗词的语言中蕴涵着独特的魅力,通过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语言的魅力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对我国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中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感受古诗词中的音律之美,进而更加深刻的感受古诗词与现代文章中完全不同的韵味。比如说在学习古诗《村居》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专业的朗诵音频并配以适宜的景色动画,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去感受这首诗词中的韵律之美,进而深刻体会到诗词在优美的语言中所含蓄表达的道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程度。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动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提升语文素养,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J]. 张妮娜. 中小学电教. 2020(04)
[2]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谢小明.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3]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助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 赵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