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欧少军
[导读] 幼小教育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小学三方的密切交流与配合

         摘要:幼小教育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小学三方的密切交流与配合,找出幼儿入学存在难题,将其作为幼小教育衔接工作的依据。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需要有条不紊的进行,运用适当的方法。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一次重要的成长经历,从幼儿慢慢蜕变成了小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接触新的教师和学生,学习新的交流方式。幼小教育衔接是值得教师和家长深入讨论和交流的话题,寻找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策略研究
导言: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教育阶段,其心理方面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因此,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本文主要论述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当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相关策略,希望对于促进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教育的过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 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属于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同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同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 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周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同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2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分析
2.1 部分幼儿园组织进行小学教学内容
         当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较为突出的是提前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内容。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的情况下,冒然进行小学教育知识的传授,对儿童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小学组织入学考试,考试内容不符合幼儿园实际教学状况,从而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压迫,使幼儿园教育不得不进行小学知识的教授。这种现象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学习特点,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压力。
2.2 幼小衔接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很多幼儿园违规提前教授汉语拼音、汉字、算术等内容之外,在游戏教学、母语教学上存在方式单一、重复状况。幼儿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启迪幼儿智慧,树立幼儿对世界的初步正确认识,了解简单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好的为提升社会适应性打下基础。

但是,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针对小学校情、学情等状况采取的方式仅仅通过语言传输,幼儿对小学印象模糊;游戏教学仍然以玩教具辅助为主,缺乏对小学现状的直接介绍,无法培养幼儿的升学热情,消除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恐惧感。
2.3 家校工作推动不及时,家长对幼儿教育缺乏理性认识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实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会盲目在家传授小学知识,影响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幼儿园在家校合作上推动不力,部分家长因幼儿园不教授小学知识甚至干扰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源头上还是家校沟通不足。因此,幼儿园在积极联合小学学校的同时,更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3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主要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严禁教授小学知识
         在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应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意见,不得教授汉语拼音、术等基础知识,保证幼儿能够在小学阶段实现“零起点”教学。教育部门需要做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监察,严防小学一切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手段。同时,幼儿园在实施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得布置家庭作业,科学控制班额,为幼小衔接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幼儿的幼小顺利过渡
         幼儿教师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需要积极加强校外公益组织的合作,通过参观小学校园、小学国学馆、体育馆、金色剧场等场所,激发幼儿的升学热情,消除对小学环境的陌生感。同时,幼儿教师应积极加强与小学教师的合作,组织多种方式的开放课,使幼儿能够进入到小学课堂中体验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引领幼儿进入到小学课堂,与一年级小学生一起,共同听小学教师的《趣味识字》课堂知识教授,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切实激发幼儿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另外,在课下,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给幼儿赠送礼物,并在沟通中介绍自己的文具、书本以及作息习惯
等,使幼儿对小学认识更为深入。
3.3 加强家校合作,切实推动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
         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合作,宣传幼儿园教学的实质,适当开展科普工作,减少幼儿家长的紧迫感,切实推动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例如,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展座谈会,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洽谈方式,使家长详细了解幼小工作的流程,避免家长在家盲目教授小学知识,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另外,小学教师也应积极深入幼儿园,通过现场实际讲授,深入分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使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3.4 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同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 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其一,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其二,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4 结论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雷晓静.做好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6,(17):207.
         [2]高爽,张忠华.幼小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7(20).
         [3]孙丽娜.浅谈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