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陆曼曼
[导读]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作为成长的关键初期阶段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作为成长的关键初期阶段,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暗示法应运而生。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具有按时接受能够力强和无意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这为暗示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对此,本文将对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以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暗示法;幼儿教育;有效运用

         暗示法主要是指教师借用暗示手法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暗示法的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教学方式,其对强化幼儿意志和提升幼儿情绪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还能借由积极向心力暗示促进幼儿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促进幼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一、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从幼儿发展特性的角度看,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幼儿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对其行为习惯和情绪性格的发展皆具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幼师更多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纠正幼儿的学习行为,却对幼儿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产生不良影响,极易让幼儿出现自信心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而暗示法更多采用的是间接、含蓄的方式组织教育活动,相较而言,幼儿对这一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更高,而情绪情感、思想道德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借助暗示法会增强培育效果。
         二、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暗示接受能力强,幼儿相较于成年人而言,情感防御、逻辑防御以及道德防御等方面偏弱,在加上认知经验缺乏,尚未形成完整的各项标准,为暗示性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无意识认知,暗示教育心理基础在于无意识心理,而人们无意识心理活动的调动多借助情感、环境以及艺术等手段来调动与实现。在幼儿阶段,儿童的认知正处于无意识认知阶段,这也为暗示法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三、暗示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化运用
         1、巧用表情暗示,规范幼儿学习行为
         表情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达,不仅具有强烈的暗示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幼儿教学课堂活跃度的提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幼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面部表情暗示,面部表情能够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力,借助亲切微笑能够有效鼓舞幼儿,借助严肃表情能够有效维护课堂秩序,以达到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目标;二是眼神暗示,在运用眼神暗示时,幼师需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把握,且需要将眼神暗示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避免幼儿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三是语调暗示,通过语音语调的调整,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学课堂的生动化,一方面能够增强语调对幼儿的暗示约束能力。例如:幼师在为幼儿讲述故事时,针对于暗示法的应用,如下:首先在讲述故事内容时,幼儿教师需要灵活使用语调,增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领会度;其次幼儿行为的约束,由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幼儿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问题,此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表情暗示的方式,拉回幼儿的注意力[1]。
         2、擅用艺术暗示,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暗示法另一个侧重点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班内氛围、创新多样性教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应当对暗示法所具有的艺术性进行充分展示,具体如下:一是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组织暗示性教学活动时,应当遵循多样性特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避免幼儿因课堂教育过于单一而出现失去兴趣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形式方法的选择,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艺术性教学活动接受度更强,对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绘画、手工以及跳舞等活动的方式,让幼儿感知色彩与节奏,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搭积木活动时,乱丢乱扔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暗示性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接暗示,主要是指幼师走过去将玩具拿在手上,并故意说道“这个小玩具自己一个在外面,它的小伙伴一定很着急吧”,暗示幼儿将玩具放到指定的玩具盒之中;二是活动暗示法,直接组织分类小活动,引导幼儿养成整理归纳的好习惯[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暗示教学间接性的特征,使其并不具有强烈的控制与命令感,相较于传统教育方式而言,幼儿对其接受度更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立足于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教授的内容,选择最为恰当的暗示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暗示法作用的高效发挥,为幼儿的良好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浅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魅力中国,2020,(10):354-355.
[2]邓慧敏.幼儿教育中积极心理暗示的运用[J].小学时代(奥妙),2018,(5):94-95. DOI:10.3969/j.issn.1671-2188.2018.05.0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