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教改形势。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理念的深入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着重围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探究了注重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意义,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意识;创新
伴随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集中注意力,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系统深度学习水平,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注意力培养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相关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对策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意义分析
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探究,自主学习意识的培育非常重要。初中数学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内容,体系比较复杂,并且很多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为此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各方面技能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之一。如果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能够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学会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学能力,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全面促进学习成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系统学习,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了解教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重要的学习思想与方法,进而全面提高学习综合成效,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更好地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创新的新的探索点。教师只有全面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等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充满趣味性,促进教学相长。
二、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方面的培养工作教师重视度不够,相关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从而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方面的培育有所忽视。数学教师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和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初中课程教学中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以教师为主来进行课堂知识的教授和传输,学生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授课模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情形教师不够关注,即使发现了也往往是通过提醒等方式来进行说服教育,没有结合学生的需求、学习基础以及教学要求等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中学习注意力来进行探索,进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成效。
2.教学模式不够新颖,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中学习注意力,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等组织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和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效能。但是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单一,教学的形式缺乏创新性,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足,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等,学生集中注意力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师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和多元化探索,从而难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另外学生自身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集中学习注意力等方面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没有认识到集中学习注意力对自身学好和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难以促进学习成效的全面提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从以下几个领域进行针对性探索:
1.加强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并鼓励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实际等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等进行全面深入探索,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中学习注意力和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以此明确集中注意力培养的具体培育方向、目标和要求等,切实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计划。要围绕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要求等鼓励学生自主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切实在目标的引导下提高自我激励和约束能力。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计划,才能更好地建立自主学习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对照目标抓落实,让自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效,并注重从学生自身入手进行注意力的培养和提升。
所以在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先从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开始,围绕新学期的知识等建立系统的学习目标,自己要学习到哪些知识,自己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等,还可以制定短期学习任务,比如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或者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等,用目标导向激励自身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明确学习目的。
2.注重将兴趣培养和注意力培养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专注于某些事情,进而通过不断努力达到相应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以此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要善于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要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等,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成长。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主动创新,体现生动性。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工具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围绕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选取一个点,利用多媒体设备平台等展示相关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动画制作和微课等模式的引入等,吸引学生关注,并提高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小组互相学习中主动认领任务,围绕团队目标等进行共同学习和探究,发现问题并善于分析和知识共享,这样可以更好地通过团队成员互补学习等共同进行努力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将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但是计算效率较低的人和那些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但是计算效率和准确度高的学生组成小组,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和互补,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势等,通过互相学习和互帮互助,切实提高共同学习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初中阶段的成长规律等多鼓励、引导和支持。对他们的良好表现和取得的进步等及时进行反馈,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助力全面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和学生一起共同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进行座谈,大家互相交流和提出意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深入一起研究集中学习注意力的意义和作用,切实通过互相指导和鼓励,共同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意识。
3.加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开发。教师要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授课时间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开展针对性训练。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当学生不愿意学习,或者开小差时通过提问环节设置以及动画引入等方式,让学生转回学习中来。对课堂上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分解,将所教授的知识等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和交流等,从而全面学懂弄通。
4.注重学生自控意识的培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来进行良好的示范,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做好表率,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等,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时间,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对照制定的学习计划等进行学习时间的分解,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留白,然后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的知识等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进而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通过加强专项训练,注重做好课前预习等,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自我监督习惯。另外教师还应当加强主题实践等活动的组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中学习注意力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活动的创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学习的深度思考,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进而全面提升学习成效,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教师要把握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深度学习创新能力,以此全面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对学好数学知识、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切实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学习成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将学生注意力培养方面的培育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融合起来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引导示范,多注意总结教学的方式方法,学习更多的相关经验,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切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学习爱好变成学习行动,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综合效能和学习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实践等积累丰富的储备和良好的实践经验等。
参考文献:
[1]赵晓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J].学周刊,2014(04)
[2]李亚君.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05)
[3]黄建国.“三段六步”教学法集中初中生课堂注意力的探究[J].教育观察,2018(12)
[4]冯丽贤.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注意力[J].考试周刊,2017(01)
[5]汪泽煜.数学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6(09)
[6]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7]龚剑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课题引入技巧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03)
[8]黄胜云.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