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作为未来理科教育的基础,对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运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来开拓学生思维。并且通过微课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未来理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数学基础知识,更在于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小学数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主要通过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数学是已知到未知的解题过程,而这之中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不止一种,通过多种解题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大脑。同时,数学学习中对物体形状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是两个并行的概念,在丰富的想象力支撑之下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未知充满好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我国建国初期错误地保留了国外的填鸭式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具体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老师只需要按照教学的要求把所学习的知识讲述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能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则不需要过分在乎,反过来学生则把这种形式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任务,只要自己死记硬背,完成任务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地位,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从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和带动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应有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用,老师必须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老师要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度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于发言,同时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要注重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则需要根据老师的引导,勤于思考,开发自己的大脑。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对称”为例,在学习该内容时候老师可以拿一张A4纸到教室,问学生如果把这张纸对折会出现什么图形?在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再当着学生的面把纸张对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拿一张纸操作,通过这种引导式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好奇心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与习题演算,也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相关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可以引入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进行情景体验式教学时候,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保障小学数学课堂该有的质量,切不可因为采取了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课堂纪律混乱等结果。
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元、角、分与小数》课堂中“同等单位运算”知识点的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超市购物场景模拟,让部分学生扮演逛超市的客人,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商场的销售员,模拟结账的场景。
同时也可以在场景中由顾客给出100元人民币,让销售员进行简单的加减购物计算,这不仅有利于其加深对元、角等金钱单位的认知,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3、问题导向式教学,开拓学生思维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的讲解,以及对教解决方法的阐述,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具备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导向式教学强调数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通过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同时在教学方式上要融入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互联网+数学+生活”的完美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多处于7岁-13岁之间,对网络平台充满了好奇心,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多利用现代的互联网媒介教学,与其他学科老师多沟通交流,将各学科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的新方法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数学老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开始前的备课工作,把课堂内容与学生所感兴趣的游戏内容等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一年级小朋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奥特曼形象的增加与减少,代替生冷的数字,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播放相关学习内容的卡通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其上课期间认真听讲。反过来,从教师的角度,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表达,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微课资源,丰富学生知识面
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一种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育资源形式,具有知识资源容量较小、传播速度较快、主题鲜明突出和反馈及时等特点,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在课后复习环节,制作简短的针对课堂某一知识点的知识提要,让学生复习课文要点,并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分,然后依据评分结果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再弹出针对性的学习链接,实现差异化教学。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在家的碎片化时间,拓展学习内容。此外,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但是这对其未来数学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法筛选相关的网络资源与现在所学内容结合,提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创造便利的条件。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认识钟表”中“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知识点为例,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将学生起床、上课、睡觉、吃午饭的时间与图画对应练习,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在练习结束设置一个问题:早上8点吃早餐和晚上8点洗刷在用数字书写是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个附加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问题,小学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由过去的填鸭式转变为引导式教学,通过情景式教学模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吸引学生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云波.渗透创新意识,让数学课堂教学“一路花香”[J].读写算,2018(05).
[2]祝建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