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是现阶段教育界的一项重大新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数学新课标中得到了明确的指出,初中教学应当以新课标为基础,让数学教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在其教学过程中贯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推动核心素养培养与实践相结合。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其核心素养中得到体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初级中学数学传习中应处处体现相对应的核心素质培养。但是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现况,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了教师,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和轻数学素养培养的问题长期存在,降低了数学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效率。为了让此现状得以转变,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一定要作为初中数学的基础,并且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一直改进及创新。
一、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师可以在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转变固有的这类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作为学习主要作用这一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一起解决难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抽象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作为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整体指人类通过运用观点和定律来间接地了解客观现实这一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学生通过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来掌握具体知识的能力[1]。例如,教师在教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正数与负数》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有助于学生会更好理解概念,教师将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现象作为例子。对于温度的表达方法,通常认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高于它的温度记为“+”,低于它的温度要记为“-”。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合作学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不仅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令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在情景创设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过渡的重点时期,教师应该在该时期的数学课程传习中要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将情景教学引入。
直观想象力作为初级中学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之一,指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的帮助下,能够意识到事物的形状和改变,通过对几何的理解来解决数学问题这一过程。比如,教师在教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数轴》这一节的内容时,在一条东西朝向的马路上,小明东边3m处有一棵苹果树,7.5m处有一棵梨树,小明西边3m处有一棵柳树,4.8m处有一位老爷爷。教师要求学生用一条直线明小明、苹果树、梨树、柳树和老爷爷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要求学生观察直线上每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数轴的关键进行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概括出数轴的特点以及相关观点,有助于主动归纳出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展开情境教学,帮助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加深对相关概念的掌握。
三、在鼓励举一反三中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过于着重数学解题的标准答案和方式唯一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头脑和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容易让学生养成思维定,形成僵化[2]。为使这一现状得以改善,教师需要激励学生触类旁通,即对同样的数学题目思考不一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发展。求异翻新能力是初级中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点内容之一。简单来讲,就是一种不被固有思维限制,能在必有联系的基础上,展开对逻辑关系更多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已知一个△ABC中,∠CAB=30°,BA长20cm,CB长35cm,那么CA长度是多少?在提出问题后,一位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过点B做AC的垂直线于O,分别求出OB、OA的长度后,最后得出CA的长度。首先教师肯对该学生的解题思路表示肯定,再进行下一个提问:“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法?”于是,另一位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别求出OB和OC的长度之后,再求出CA的长度。教师要对这位学生因为解题方法打破了思维定式而给与表扬,并且同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更多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在初级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相关途径远远多于上述策略,这是无需怀疑的。伴随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特别关注,重点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将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抽象能力,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和培养,使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务求,加快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金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2018,000(003):67-67.
[2]马步霄.浅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4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