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许青芳
[导读]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下进行的音乐教学,绝大部分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下进行的音乐教学,绝大部分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如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等,这样的教学体系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内涵,并探讨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分析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系;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导言:
         初中音乐课是最具情趣,最具美感,最具活力的。但是许多音乐教师上课传统单一,音乐课堂气氛尴尬。音乐教育体系在应用上,可以把语言、舞蹈、律动和乐器等元素融入音乐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学生带进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沉醉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妙。为此,本文就针对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析。
1 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内涵分析
         音乐教育体系是结合了动作、语言、欣赏、演奏、创作和表演等内容的综合性音乐教学体系,具有创造性、参与性、综合性和人本性四大特点。它要求学生会唱、会奏、能跟着音乐跳舞、表演,还要学会读谱和记谱。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与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逻辑上十分相似,所以将该体系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符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节奏与旋律的练习,其中最突出的是“声势”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初中生而言有很大帮助。二是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和创造力等。此外,还引进、发明了很多适用于教学的乐器,统称为“乐器”。运用该体系进行初中音乐教学,可丰富音乐歌唱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且教学活动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提升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
2 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2.1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初中音乐教学与其他初中教学科目一样难逃“过分重视分数”的命运,使很多教师盲目性地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学生音乐考试成绩,但这样与“以学生为主”教学原则是不相符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而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则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如音乐教育体系中包括配合舞蹈系列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和摇摆动作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2.2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音乐考试成绩,还需要加强对学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就需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多方面知识教育,如舞蹈知识、配乐知识和节奏知识等,以提高学生音乐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水平。而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恰好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音乐教学。
2.3 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体系不但含有音乐知识内容,还含有舞蹈知识内容、乐谱知识内容、乐器使用知识内容等,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育体系,无疑是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及知识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视觉及听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1 联系实际生活,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从起源来看,音乐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感的抒发、加工与表达。

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建立音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让学生在更加“接地气”的氛围中体会音乐本质,理解音乐内涵。如在《青春舞曲》一课教学时,为了让歌曲内容更加契合初中生的心境,展现音乐情感表达魅力,教师可渗透音乐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歌词和曲谱,体会其中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体会青春的活跃与激荡;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青少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并根据其生活、学习的细节展现青春激情;在最后鼓励学生自行演唱歌曲,注入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更加直观、深刻地体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3.2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相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初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内敛,在音乐教学上,许多学生羞于表现自己,导致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到有效的配合,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渗透音乐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情境中体会音乐艺术。如在《伏尔加船夫曲》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音乐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在欣赏油画的过程中体会船夫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生活,进而将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相融合,提升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再如在《雪绒花》的教学设计中,为指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指挥图示,教师设计了游戏教学,要求学生用拍打身体部位的方式表现音乐节拍,从而逐渐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3.3 鼓励即兴表达,提高课堂训练效果
         即兴表达是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即兴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境,例如在某节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乌孜别克族载歌载舞的情境,让随着音乐节奏起舞,在肢体动作中呈现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敏锐感知音乐来源,并将各种声音融汇到音乐表达中来,如下雨时“沙沙”的节奏,街道上不同交通工具的行进以及汽笛声,动物园中各种动物的叫声等,这些声源经过提炼能够汇集成朴素而生动的音乐作品;根据歌词情境编表达音乐感知,例如在《喀什的春天》中根据歌词中对新疆风情的描述设计即兴表演,在互动交流中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通过合作互动开展即兴活动,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利用音乐作品组织学生参与“补充乐句”的游戏,在相互刺激与启发中提高音乐表达效果。
3.4 组织实践探索,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学生主体对音乐的探索与体验,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实践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与音乐的互动、沟通中提高音乐体验、理解与表达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体验:设计节奏组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强弱规律,提升对音乐节奏的分辨率,例如在四四拍的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故乡的云》等流行歌曲,使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歌曲节奏在情绪表达上的异同,进而强化对节拍的认识;结合声势律动,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声势表达与音乐的律动相关联,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声势动作,也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在有节奏的表达中,将肢体语言与情感体验相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音乐理解能力。
4 结论
         总之,音乐教育体系将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等相互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具趣味性、情景性、实践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教学,可以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审美、鉴赏、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我国进一步推广音乐教育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丽雅.音乐教育体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18.
         [2]任继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J/OL].2017.
         [3]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