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017)》的颁布,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做好体育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小学体育教育有着增强学生体质、激发运动兴趣的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育正朝着兴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趣味体育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体育兴趣,做好教学疏导工作。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体育教学
一、引言
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我国小学生体质水平却有下降的趋势。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里,指出部分小学生在仰卧起坐、跑步上的合格率都超过了90%,但是依然有措施不过关的项目,尤其是男同学引体向上的合格率低至30%,呈现年年下降的趋势,小学生的肥胖率却逐年上升,这些现象,小学体育课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本原因在于,小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调查里显示,低年级小学生在初次接触体育课时,感到兴致勃勃,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会变得态度消极,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想要改善现状,就必须从重视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开始,做好教学疏导,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制定的小学教育计划里,体育课是小学学科教育里的重要内容,有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其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由体育教师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教学。此外,体育课还是一项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户外运动项目,教师在课上组织趣味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2.有利于创新学校体育教育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身体健康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里,提到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应该以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为要点,增设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展开以“激趣”为主的体育活动。实践表明,适当在小学体育课程里增加趣味活动,可以充分吸引小学生对体育的注意,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体育教育也应当引起重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为其今后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体育课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其虽然多在户外展开,但是小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进而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帮助疏导学生情绪,进而促进其智力发展、锻炼意志力。在体育课上,小学生可以体会到各种合作、竞争的情绪,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行克服困难,进而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
由上文可知,人们热爱参与体育运动,必然是内心感受到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在快乐的驱使下形成体育兴趣,小学生兴趣广泛但是注意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趣味体育活动,进而形成兴趣,有如下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自觉参与
只有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才能自觉参与教师安排的体育活动,然而,很多小学生在面对体育课时,意识都停留在“玩耍”、“游戏”的基础上,而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体育不需要参与卷面考试,所以小学生普遍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点阐述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即便体育课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升学,但是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参与劳动和学习,以此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反思自己是否真正重视体育锻炼。在教导学生时,教师还可以提出案例:周一升旗仪式上,曾有学生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这类事件可以当做案例来引起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重视。此外,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当树立一个榜样,通过观察榜样的言行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体育教师可以做到以身作则,让学生观察自己经常处于体育锻炼与活动,比如,每周利用空闲时间去操场踢足球并且在教学时对各类体育项目做亲自示范,学生在感染下就会自觉形成榜样意识,以体育教师为榜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体育兴趣。
2.创新教学手段,培养运动兴趣
体育教学往往在户外展开,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比如,可以采用讲解示范、辅导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过程遵循趣味性、生动性的原则,不要让体育课变得呆板,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难点内容。比如,在介绍各种体育器材时,为了让介绍变得更有趣,教师可以用“抢占运动阵地”、“挖宝”等活动,将运动器材随意摆放在操场的各个位置,让学生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得到这些器材,学生可以一边参与活动,一边认识各种器材,这种教学形式比单一、枯燥的讲解有趣多了,既缩短了体育教师的讲解时间,还用丰富的形式激发起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较大,在遇到新鲜事物时更容易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兴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小学生感到身边的事物很有趣,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解决,这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此,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进而让体育课充满趣味。
3.注重隐性课程,养成锻炼习惯
运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体育课程中,教师除了要渗透显性课程,还要注意隐性课程,隐形课程的组织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展开的,指的是,除了在校园里开展的体育课程安排外,还要构建学校的体育运动文化,比如,组织校园运动会、篮球社团、足球兴趣社团、体育游戏、体育科普大会……等活动,用间接渗透的方式让小学生重视体育课程,进而引导其主动展开体育学习,借助各种媒介渗透体育文化,让校园体育文化深入小学生内心,并且形成合力影响小学生体育运动观。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小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形成体育兴趣与习惯。比如,体育文化在学生日常生活里的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小学校园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定向运动”、“足球冠军赛”、“穿越封锁线”……等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比拼,或者小范围内的“斗鸡”、“跳皮筋”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自由游戏,让体育运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小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自发构建良好的校园运动风气。
小结
综上所述,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带领小学生初步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做好教学指导,让小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觉锻炼的意识,用积极的方式倡导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树立正向的运动观念,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心态,这对学生的未来及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用丰富的活动与趣味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重视,做好兴趣引导。
参考文献
[1]肖充. 基于SPARK课程理念在小学网球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2]王春花. “小学体育兴趣化”背景下教学方法选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李璐. 趣味田径在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陈美媛. 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