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33”教学模式下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激活教学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 唐明芳
[导读] 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其根系深厚,博大精深,世所罕见

         摘要: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其根系深厚,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学习好文言文能传承文明、提升人格。由于文言文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跟现代汉语相去甚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也因此失去了兴趣。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文言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三、用“以今度古”“古为近用”的方法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历史桥梁;四、利用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         文言文           激发兴趣                  激活教学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对文言文学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很多文言文作品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典雅、简洁,内蕴丰富,起着“传承文明”的功用。而中学教材所选文言诗文大多为古代文学作品之精华。但现在的古诗文教学被异化了。现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教学只为考试而服务,原本精彩绝伦、饶有趣味的作品,在教学中只剩下了字、词、句,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了“军事化”的操练,何等地枯燥,乏味。这样,古诗文便失去了本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更不要说什么“传承文明”了。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挖掘出来,以成其“传承文明”之功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要知道他们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要知道他们喜欢怎样学,不喜欢怎样学。调查发现,有79%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有11%的学生喜欢完全自学,这就说明,文言文教学应把时间和主动权让给学生,一味地讲,只能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纵观教材中的文言文本,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老师提出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老师只作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如一塘春水,时时泛起闪光的水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增强了活力,养成了习惯。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
          当然,这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无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没有了教师精心的组织和精妙的点拨引导,文言文富有文化内涵的“沉香”就难以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学生的精神素养的提高也无从谈起,文言文教学必如一塘死水。
二、激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层内涵
         心理学指出:“由客观刺激物外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初中生产生直接兴趣,有强大的力量,表现出很大的活力,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由客观刺激物内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初中生产生间接兴趣,这样的吸引力带有持久、稳定的性质。”
           教材所选文言诗文大多堪称经典,是古文化的沉淀,有着丰富的内涵。依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可抓住文言诗文的结构、语言等外部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层,让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学生对文言文就可产生持久的兴趣。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的挖掘。我在教学《望岳》时,先是自己把文本吃透了,挖深了,深深领悟到该诗广阔的意境和诗人博大的胸襟,也悟到该诗的意境和胸襟皆起于也落于一“望”字上。于是乎,学生自主学习前抛出“为何不用看,而用望?”这样一个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饶有兴趣地为此从文中找寻依据。在找依据的过程中也就积累了字词,读懂了诗意,领悟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胸襟。这样,课堂活起来了,教学也就充满了活力。  
三、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
         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代沟”。要让学生读文言作品“披文以入情”实为不易,他们难以品出作品的“醇香”。

那么,如何缩短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让文言文的魅力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比较容易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也容易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感兴趣甚至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能达到“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历史与现实相通,化他人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文言文便不再与我们隔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记得我在上《公输》这篇课时就联系了伊拉克战争。我先积极搜集材料图片,找好现代战争与墨子思想的切入点,以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战争是文明的挫败,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战争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又使多少家园变成废墟?假如同学们是一名外交家,面对曾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伊拉克战争,你能扶大厦于将倾,消战争于萌芽之中吗?”同学们大多摇头或者微笑表示不能,“但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子却能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学习《公输》。”接着我提出问题:墨子是怎样战胜对手的?他经历了几次针锋相对的斗争?又是依靠什么取胜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下注释去了解文章大意。在对墨子战胜公输班依靠什么的问题上,学生很容易分析到墨子以其能言善辩、聪明机智在道义上战胜对方,但对于墨子所依靠的实力却需要进一步的引导。这时我并没有急着去下结论,而是播放了一段伊拉克战争的幻灯片,悲惨的画面让教室的空气变得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充满了严肃。我缓缓地问同学们:“伊拉克人民正遭受着空前的灾难,伊拉克不缺少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也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但为什么仍然阻止不了这场战争的爆发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之后,一位同学总结道:“是伊拉克还不够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我问学生:“如果把墨子现在派到伊拉克,他能阻止战争吗?”学生们拖长了声音回答:“不能。”“为什么?”一名学生站起来摇头晃脑的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他没有可依靠的实力。”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到了墨子战胜对手依靠的是实力,是“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班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是墨子之“弟子禽滑离等三百人,已持守圉之器,在宋城上以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敢于充当世界警察,世界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伊拉克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无能为力等问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实力紧密相关。再联系我国的历史和现在,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并萌生出为国之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云掌握具体的字词注释、分析人物形象等问题,学生是带着兴趣去钻研去赏析的,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 这节课让我感触颇深,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读读记记,不能单纯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抓住契机,适当引导,拉近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的距离,有机架起五彩的桥梁,让学生在与我国古贤先哲零距离接触、品味欣赏我国灿烂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想像的空间
           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典雅,这一独特的语言特征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想像的空间。我们要善于挖掘那些留有想像空间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想像的空间,来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我在上《木兰诗》时,学生对花木兰替父从军很感兴趣。当讲到“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为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时”,学生问:“木兰为什么要辞官还故乡?在朝做官,为老百姓着想不是更有意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替父从军本已是万不得已,花木兰又怎能留在朝中做官呢?”又一同学说:“怎么不可以,我就不信皇帝会治女英雄的罪!”“对,如果木兰表明身份留在朝中做官,说不定通过她的努力,在那个时期妇女就会解放,也不用忍受这么多年的屈辱了。”好大胆的一个想象,学生们依然在争论着,我没有去争论结果,但一个想象的开放性的作业却已形成,于是,我写了以“假如花木兰留朝做官”为题的训练题目,同学们进入了更激烈的讨论。
         “教无定法常常新”,以上所述皆为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文言文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即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教,而是为了提高古诗文素养而教。愿我们广大的教师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平常心,刻苦钻研,找到文言文教学“回家”的路。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既是“533”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学无定方,教无定法。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灵活运用“533”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初中文言文高效课堂,让文言文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许起胜. 真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浅谈初中文言文背诵教学心得[J]. 中学语文旬刊, 2009.
                    [2]黄琴. 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J]. 新课程·中学, 2015, 000(010):38-38.
[3]王雅辉.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 2007, No.500(36):41-41.
[4]漆莉娜. 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000(035):5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