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生价值观引导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赵妍
[导读] 在我国,医学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医闹频发以及今年遭遇世界范围广受肆虐的新冠疫情影响

         [摘要]在我国,医学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医闹频发以及今年遭遇世界范围广受肆虐的新冠疫情影响,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如何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是医学高校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问题,医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对未来的医学行业发展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医学生 价值观 引导

         近年来,医学教育一直关注着几个现象,比如伤医事件、医改、公共卫生事件不发则已一发大事,以及医学生招生难、用人单位招聘荒等现象。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医学教育对医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思路亟须改变,医学生的素质提高也需要多元化,医学院校为引导医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经常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回馈社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其以人为本、徳术并进的价值观自觉。
         一、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日用而不觉”的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在职业规划中价值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进入后疫情时代,医疗行业的资源更加紧张,行业内资源配置不充分的现象更加有增无减,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叠加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复杂。
         1、是非观澄清。医学生的价值观最终决定了未来医学人才的走向,影响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可通过故事分析法、价值观罗列清单法以及强制选择等方法帮助医学生对价值观自我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扬长避短。
         2、个性测试。比如霍兰德兴趣量表、MBTI量表等,可了解人对事物的态度。在医学行业中有多种岗位分工,但共同的服务对象都是患者,沟通是医务人员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如果个性测试发现沟通能力不强,则需要干预和引导,如果听之任之甚至表扬鼓励一些与核心素质要求相背离的个性爱好,恐怕医学教育的价值观引导就要成为空谈。个性素质确实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是引导当事人有意识地自觉完善是可行的。五年医学本科教育含金量之所以高,是因为无论在职业生涯的时间上还是技术含量上均总体超越了其他行业,医学生通过训练改变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而且人格特质不断完备。
         二、在教育规律和时势需求之间寻求破立与坚守辨证统一
    尽管时势需求不断变化,医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影响因素较多。
         1、医学教育是要遵循规律但也不能因循守旧。比如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医学干预和人文关怀。但,这些教育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用人单位对入职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在升学考研方面明显比二十年前的医学生更有意识,毕业升学是医学生热门选择,如果应届无法顺利升学就会“啃老”考研,大有不升学就不放弃的势头。由此,与之相关的科研创新也带动起来,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接受科研挑战并写出高级别论文的大有人在,使其在免试升学以及考研面试的时候脱颖而出从而顺利升学。

由此可见,医学教育模式随着时势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最初的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已受到极大冲击!由于毕业生普遍执着于考研升学,以致于临床实习的时候必然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备考;而毕业的时候由于医学生过于关注升学,以致于在就业方面本适合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望而却步,对老边穷远地区的选择明显较大城市大医院少。
         2、互联网的影响已不可或缺地冲击了医学生价值观的“处女”地。人们已不甘心单一的来到医生面前求诊的模式,迫切要求医疗行为从纯粹的线下模式改为大范围的“线上+线下”的四维混杂模式以方便就医。但这并不符合医生对疾病诊断的要求,不少医生不适应或抗拒线上诊断,缘于疾病不到现场就容易出错漏事故,但如果“一刀切”拒绝所有线上医学诊断,就会遭受病患的主动疏远,正是这些现实因素使得部分医学行为开始在线上试探性进行。特别是当前已进入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很多病患需求第一反应是能否线上进行,不仅包括疾病的诊断,还有医学教学、科学研究等,已跌跌撞撞从线上开始切入,越来越多的线上医学项目,比如心理咨询、疾病检查后诊断等,被需求和关注。然而,作为医学教育者,应该坚守一些医学教育的规律,无论就医模式如何发生改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医患之间携手对抗疾患的立场是不变的,线下服务如果不改善,线上的服务再好也难以弥补;如果医生敷衍了事,使患者感受不到来自医务人员的真切关怀和帮助,那么线下的抱怨就会变成线上,使原本要发挥的互联网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三、合社会性与合人格特质的矛盾统一
         由于医学教育面对生命、服务生命、维护生命,在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与其他专业不一样的教育就是切入点不同,不仅了解兴趣与职业相匹配,更重要从价值观入手。
         1、价值观的合社会性。价值观是一个人最感重要不可替代且具有驱动力的需求和选择,美国学者麦克利兰提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理论,肯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岗位中形成并主动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如果医学生在医疗岗位情境中能体验这三种需要,无疑在工作中是充满动力的。
         2、价值观仍取决于人格特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生理、安全、爱和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医学生在成长中不仅要学医术,更要重人文,不断提升医德,德高才望重,才能自我实现。如果从医只是在最起码的需求上蹦跶,不仅价值观被淹没了,且职业满意度也不高,因此,价值观绕不开人格特质的自我认知和完善。
         3、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医学生确实陷于合社会性与合人格特质的“两难”选择中,比如毕业升学失败的时候本应果断去找个工作可以早日自我实现,而且也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但恰恰就是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从而“赌气”选择“啃老”二次考研,而且还得到了家庭全力支持。还有一些具有创业气质的医学生本应抓住一些机会涉足创业,然而因为来自家长或其他方面的权威阻挠认为医学生毕业就应该进入医疗机构行业而最终放弃自主创业。引导医学生价值观就是让其充分认知自身的人格特质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从而自主选择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职业。
         总之,医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对未来的医学行业发展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引导他们领会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需要激发医学生通过参与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形成价值观自觉,完善人格特质,在以人为本和德术方面并进,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佼佼者和医疗行业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程良越,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