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应用型高校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任杰
[导读] 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摘要: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关键,也是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办应用型高校是地方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社会需求,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其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民办应用型高校对汽车构造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民办应用型高校汽车构造课程的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
         关键字:新形势;民办;应用型;汽车构造;教学改革
         引言
         近几年,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新工科、工程师认证教育、“课程思政”等层出不穷。加之汽车工业的快速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制造技术不断完善等,这些新形势的出现,对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的汽车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合格汽车专业型人才,是值得高等院校深思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本职使命。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链对接、新产业等方面比传统院校更加具有优势。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等多种缺陷,导致目前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快速扭转这一情况,是民办应用型高校应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民办应用型高校汽车构造课程现状
         1.学生情况分析
         民办高校因其办学实力的不足,往往不受家长和学生的推崇,这导致民办院校招生困难。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在招生环节上只能不断放宽学校的招生政策,导致工科专业可能不仅仅只面对理科生,文科生和特长生也会被调剂到工科专业。学生整体成绩偏低,真实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上的短板—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等。学生学习情况不佳,导致汽车构造这一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2.授课课时分析
         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专业都会开设《汽车构造》作为专业基础课。因专业定位不同,授课课时也稍有差异。
         从目前情况来看,车辆工程专业因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所以汽车构造课程开设的课时较多,最多的可达128课时,分两学期开设。
         而汽车服务类专业,主要学习方向仍以汽车服务为主,所以汽车构造课程开设的课时较少,基本只在第三学期开设,最少的仅有32课时。
         课时虽然不能全部反应出教学质量,但是课时数的缩减必然会影响课程授课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现行教学情况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及周边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所体现的培养情况,与这一目标相去甚远。
         3.1课程衔接差
         汽车构造课程作为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前期课程为《汽车文化》。但一般的民办院校为缩减课时,往往会取消《汽车文化》课程的开设。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汽车构造课程时会有一种突兀感,使得学生学习热情瞬间降低,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很好的调整上课模式,必将影响本课程后续章节的学习。
         3.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技术发展
         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虽然近几年其课堂地位有所降低,但对于新教师,它仍是不可替代的。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审核、出版整体周期长、编者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的存在,使得教材所反映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教师无法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到新的汽车技术。学生更不可能从教材中获取到新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差,影响学生专业成长。
         3.3课程讲解毫无新意
         汽车构造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零部件)总成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等。知识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粗浅的讲解传统知识,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则注定本课程的教学是失败的。假如能深入挖掘这些传统知识的新角度,并与当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结合起来,将“旧知识”转变为“新知识”,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
         另外,教师应该对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清楚本课程哪些知识对学生后续课程有用,哪些新技术需要在授课时引入。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1.章节内容重新划分
         传统的《汽车构造》教材,章节主要包括:概论、发动机部分(电机部分)、底盘部分。讲解内容主要为零部件的结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等,整体看来知识体系完备,但是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滞后,不能适应汽车工业新时期的需要。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教材编写内容的情况下,就需要授课教师适当扩展授课内容。
         针对此问题,本人在汽车构造的具体授课过程中,作出了如下尝试:
         (1)总论—拓展我国汽车工业当下发展情况的知识,讲解行业新动态,这样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挖掘;
         (2)液压系统知识融合—润滑系统、冷却系统都是发动机内部典型的液压系统,针对后续不再开设液压课程的专业,可将这两部分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更加全面、完整、深入的学习到机械工业中重要的液压知识;
         (3)知识体系重新架构—由单一的结构、工作原理,向纵深方向发展,从传统知识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等转变。拓展学生专业视角、提升跨学科的学习兴趣。
         2.课程思政建设
         应用型本科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其中大多数都能与职业或岗位完成对接,但是对学生的培养仍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很看重。这样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道德缺失、责任感不强、社会适应力不足等现象。应结合国家要求,加强并完善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建设。
         在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授课内容方面,专业教师可以从汽车的发展史、职业素养等角度充分挖掘该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及相关素材,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讲授中去,努力提升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在深入学习课程思政建设主要要求,并深入研究课程后,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了以下尝试:
         (1)转变学生课堂地位,主导课堂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讲授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现状时,要求同学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看待事物,不要盲目听信网络谣传。
         (3)讲授汽车的新技术时,强调汽车人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4)讲授冷却系统工作原理时,引申出世界的物质原理;
         (5)讲授润滑系统时,将润滑系主要作用—润滑,转变为人际关系,培育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社会关系的方式方法;
         (6)讲授拆装注意事项时,通过安全生产引申出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工作操守等。
         通过以上尝试,学生的精神风貌,明显得到改善,改革的动力更加强劲。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课程现状,发现目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效果方面的不足。其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尝试,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梳理和课程思政的引入,改善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思想认知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孟妍妮,凌秀军.应用型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49-151.
[2]周海涛,刘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基于近近十年全国民办高校数据统计与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8-22.
[3]张亚萍,尹新权,李万敏.基于OBE理念的汽车构造“课程思政”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坛,2019(3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