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李传红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基于此,本文就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如何观察、分析与指导进行阐述,提出了:在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分析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依据;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等观点。
         [ 关键词 ]:游戏、观察、分析、介入、指导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也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于是,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 又是游戏伙伴, 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因此怎样学会观察游戏、分析观察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在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的出发点。观察肯定要思考,要带着问题,想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去观察。有意识的观察是指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的片面性和一般性。偶然性观察是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偶然发现具有观察价值的现象后,随机地将此现象列为重点进行观察。
         当然,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全觉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
二、分析是幼儿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依据
         观察结果为教师分析与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对结果的分析也是一种技巧,会观察、会分析的教师通过观察不仅了解了孩子,也提高了自己。观察后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一)教师分析法:
         前提是,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游戏指导观念。积累丰富的理论作为观察分析的前提。将观察所得与教育理论进行不断地比对、印证,力求从看似浅表的事例中提炼、升华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真谛和方法。使得教师自身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总结出适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指导策略。
(二)同伴分析法
         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的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活动的开展作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一般在小班采取的是让幼儿回忆游戏,但要具体化;中班用鼓励语言让孩子自己表述,评价引发情节向下深入;大班更注重孩子创造性表述游戏内容。
三、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
(一)教师应知道所制定的目标并把握好目标。?
         我们在创设学习环境时,一般总会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种预设,将孩子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可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做出的行为往往不符合教师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一般会采取两种倾向的介入行为 :一是倾向于按教师要求去介入,二是倾向于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
(二)教师应将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需要?
         我们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动体,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所以当孩子碰到困难,遇到疑惑时我们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教会孩子答案。而我们能做的可以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尽情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长处和特质。

?
   (三)试探性干预
         在介入时我们发现有时我们的“引导”会过度或显得牵强。因此在介入时,我常在心理问自己:现在是该介入的时机吗?有必要介入吗?用什么方法方式介入呢?经过不断地摸索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有效地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导到问题情境中。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反应采取进一步的介入行为,必要时取消介入行为。
四、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一)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
(二)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幼儿游戏过程是一个犹如“打乒乓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三)学会等待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四)适时促进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教师是“我”,而不是“他”和“它”,“我”是完整的,有生命的,能够积极主动的理解和表达的。这是走入教育的过程时的现在状态,而不是一个呆板空白的职业躯壳。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体现的是一种真正平等的精神及对生活世界的真实投入和热爱,这样的游戏对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享受的,又都是发展性的,交往所能达到的完美和谐,使游戏达到极致。
          游戏是幼儿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时期接触的游戏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也是影响其一生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帮助幼儿体验童年的幸福。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1999。
4、虞永平编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