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苏志华
[导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内容摘要]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需求。科学的、恰当的、有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更加丰富、更加有情、更加高效,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德育教育之甘泉的滋养下,全面发展、不断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的视角是“围绕目标,创设情景,渗透德育;聚焦课堂,抓住生成,渗透德育以及关注学生,依托评价,渗透德育”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有效路径 
         德育,位列五育之首,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着力点。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既离不开主题鲜明的德育专题教育,也离不开润物无声的学科教育渗透。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写作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等,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事实上,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高尚的思想品质以及崇高的个人精神为支点,教师就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卓有成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典型案例,详细论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一些有效路径。
         一、围绕目标,创设情景,渗透德育
         清晰、明确、具体、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既离不开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也离不开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于教师而言,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有力抓手,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是教师展示抽象语言知识的一方绚丽舞台。
         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精心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
         以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为例,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情感。很显然,以达成此项课堂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师正就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于是,围绕这项课堂教学目标,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即一些图片资源、影视作品的片段等,精心创设了一段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通过这一教学情景,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还可以高山深涧等险恶的自然环境;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当时中国铁路修建技术的落后,还可以看到詹天佑团队在修筑京张铁路时资金的极度匮乏。即便是面对如此多的困难,詹天佑毅然决然地凭借着拳拳赤子心,凭借着强烈的爱国热忱,带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了京张铁路修筑工作。此举,既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铁路人扬眉吐气了一番。
         实践证明,通过围绕教材教学目标,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教师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潜移默化、卓有成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聚焦课堂,抓住生成,渗透德育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

但是,两个环节之间也会有所出入、有所差别,即有些时候,尽管教师预设了,但是,课堂中却没有生成;或者,在有些时候,尽管教师没有预设,但是,课堂中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生成。应对这些课堂偶然“生成”的方式、结果,既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展现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仅如此,如果教师能够聚焦课堂,抓住这些“生成”,还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比如说,笔者在教学《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中出现这样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生成”,即某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睡觉都会做梦,而我却从来没有做过梦呢?”因为之前在预设时,我并没有设计让学生从生理学、心理学等角度了解梦的由来的环节,所以学生对于梦的概念仍然是一无所知。为了应对这一偶然“生成”,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于梦的由来以及形成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做梦?“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不仅能够让他们更进一步地明白做梦的原因,还能够让他们深层次地理解了“我”对祖国母亲,对自己母亲浓浓的思念之情。
         显而易见,为了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切不可无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偶然“生成”。相反,教师要抓住偶然“生成”,进一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深层次渗透德育内容,让德育在课堂偶然“生成”中变得更加有效。
         三、关注学生,依托评价,渗透德育
         无论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还是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方面,评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关注学生课堂实际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内容。如此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大幅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举例来说,在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伊始提出了各种质疑,诸如,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对于学生的这些不绝入耳的“质疑声”,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对答如流,而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这些“疑问”的动力,还可以合情合景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面对学生这些不绝入耳的“质疑声”,教师可以进行这样评价:“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深度。另外,从这些问题中,我们是否还可以感受到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呢?”
         此外,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还能够使得评价更加走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产生情感共鸣,让评价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或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或通过抓住偶然“生成”,或通过实施有效评价,都可以润物无声、卓有成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练习中、在教学活动中、在师生对话中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度、合情合景地渗透德育内容。归因于德育内容的无声、有效渗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更加富有生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就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兴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语文课内外,2019,(8):225.
2.孙代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24):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