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手工课程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第10期   作者:夏小玉
[导读] 学前时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于手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摘 要:学前时期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孩子对于手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时间精神和动手能力都有着其他时期代替不了的效果。在此阶段进行手工课程的教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对孩子日后关键性格的养成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在学前教育阶段是手工课程的设计目标、内容、项目以及进行分组授课的授课模式。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分析,对今后手工课程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关键字:学前教育;手工;课程设计;实践
        
         学前儿童年龄大多处于3-5岁,是发展语言和动手能力的关键期,此时对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日后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学前教育的手工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有了较高的实际价值。幼师一般都收到专业的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而对与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的设计则需要任课教师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当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实践难度,本文就学前手工教育的手工课程的设计流程有了详细的讲解。
         一、 教学目标设计
         学前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执行能力都不足,个体差异体现明显。学前阶段处于孩子形成自主性的时期,过于追求学习效果则会是儿童产生自我否定,这不只是儿童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否定,严重的会涉及儿童一生对自己的态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应将教学目标过于具体化,而应致力于开发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强调孩子参与时的态度和情绪而非强调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多少,注重培养儿童在动手实操之后的完成感,体验自我努力实现的主动感,从而产生对自我的肯定,培养实践精神。
         二、 教学内容与教学项目设计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要时刻牢记学前儿童年龄小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把儿童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难度可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也不宜设计过于困难的课程项目。
         2.1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与手工课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另一方面可以教给学生祖国传统技能。
         在教育方式上,主张教师采用鼓励而非批评的方式最大可能的发现并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在鼓励的同时可以提出新的要求,以最大的可能性并在温软的教育手段下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对于动手能力不那么强的孩子,更不能采用责骂等教育方式,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实践精神上,让孩子知道结果并不代表一切,但是也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知道最后的结果,让孩子克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自信的人格
         2.2教学项目设计
         在教学项目上,开发孩子动手能力的项目有很多,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问题,有许多的项目就不能采用。在手工材料的选择上尽量使用健康,没有尖锐的可以刺伤学生的材料。具体的项目有以下两种:
         (1)彩纸系列
         教孩子对简单的平面的纸张进行折叠,进而创造出生动而又具象的作品,有利于孩子们构建三维立体的思维模式,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再对每一步的细节进行系统性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发挥。

在学生自己探索的时候如遇到困难不要立即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仍旧未能完成作品,教师不但需要为学生讲解折叠过程,还要告诉学生折叠的原理,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完成不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自我否定,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对学生进行剪纸的教学。剪纸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民间艺术,难度较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采用复杂的动物等图案,而采用简单的,经过几次折叠以及简单裁剪之后就可以呈现出不错效果的窗花等剪纸形式。对于剪刀尽量采用圆头的,塑料制没有特殊气味的剪刀,以免学生因操作不当或吸入有害气体而造成的身体伤害。教学生剪纸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泥塑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手工用泥,粘土等,这些材料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将孩子们头脑中的物体具象化,进而去分析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泥塑的教学方法上,不主张教师对具体的泥塑成品的造型做要求,而是通过教授学生各种形状零件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自主对作品的形状、作用以及性质进行定义,进而更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成品的态度,不应教师主观认为其“四不像”就对学生提出质疑,应耐心的听学生的解读,如果在具体认知与对事物的印象上有问题可以对学生不清出的细节进行讲解,改正学生的认知错误,而非一味的否定学生的作品,打击学生的信心。
         三、 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上,可以采用小组结合的模式,可以根据班级具体的情况或是课堂需要就近分组、随机分组或是自由几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
         分组手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在完成需要小组合作的手工任务时,甚至可以发掘部分孩子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组内合作的时候,遇见不会的地方有人可以求助,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面对将来在更复杂的环境中生活也有好处。
         四、 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阶段,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但是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养成情况需要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进一步学习中才能展现出来,在当下的表现力还是有限的。对于孩子的分组教学模式,学前儿童一般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就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其他组员的身上。对于内向表达能力又有障碍的学生这种模式的学习可能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也要密切关注组员之间的关系,对于作品成功的小组,要对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做出肯定,对于作品存在缺陷的小组要为小组成员讲清楚缺陷的形成原因,不让学生因为表达能力的不足二受到委屈。
          五、结束语
         在学前手工课程的教学中,任何的手工教学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要选择安全的教学材料,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在学生的作品评估阶段,不应因学生作品不符合常人的审美标准就一味的进行否定,要积极的探索学生的想法,对学生想法在作品上的实现做指导,注重学生身心同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沛然.学前美术手工教学的拓展探究[J].荆楚学刊,2019,20(06):65-68.
         [2]向微微.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创新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31.
         [3]张艳华.浅议美术手工制作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9(22):186+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