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 张太玲
[导读] 幼儿园是教育教学中的第一道大门,

         摘要:幼儿园是教育教学中的第一道大门,针对的幼儿都是几岁的儿童,无论是理解力还是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尚未完善,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故事教学法,可以令幼儿很好的进行理解,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讲解,比如通过游戏的模式调动幼儿积极性,或者通过图像的形式,令幼儿对教育活动充满兴趣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故事教学;积极作用
         课程故事模式,实际上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完全可以在现实中产生,还可以是文学艺术的虚构表现,总体来说,课程故事主要通过讲述的过程,引起听者选取的时间为目的的作品。
         课程故事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趣味性十分强,主要通过讲课程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前,要选取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程故事,生动的向幼儿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活动效率,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一、课程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1提升教育活动教学效果
         幼儿年龄偏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其偏好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幼儿当前阶段的认知特点,一般情况下,幼儿是比较排斥抽象理论的。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在教育活动教学中,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两种原因对幼儿园的教学效率起到负面影响,如果运用课程故事教学的模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情况。
         课程故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带到具体的课程中,从故事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得到启发,可以促进幼儿的理解,还有一点是因为课程故事教学的内容十分生动有趣,情节非常精彩等,都可以有效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学习知识的深度以及对社会的了解阶段。所以教师要注重教材知识的广度,向幼儿提供教学大纲中的主干内容,同时还应该辅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以及历史人文等。
         课程故事教学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筛选国内外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课程故事以及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要选用适合幼儿理解的语言进行编制,辅助幼儿掌握主要内容时拓展知识面,有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促进幼儿的人格培育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范围在3-6岁左右,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人格尚未健全,科学家罗素受访时曾说,他觉得幼儿园对人的影响最大,在幼儿园,大家学会了讲礼貌,不随便翻别人东西,这些行为准则对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在教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励志故事,激励幼儿培养积极进取的人格,比如“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幼儿听完故事后,明白做人要诚实的道理。“闻鸡起舞”的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爱学习的美德。


         二、课程故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
         1选取课程故事文本
         想提高课程故事教学,需要对课程故事引起重视,教师筛选课程故事应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课程故事背景以及课程故事内涵等几个方面,提供给幼儿的课程故事不仅要能传达教学内容,还要帮助幼儿将知识面拓宽。
         此外,课程故事文本要进行合理的修改,不能直接搬运,修改的时候要注意应该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比如可以将复杂的句子进行拆解,变成简单易懂的句子,将文本中的生僻字词用常用词语进行替代,让整篇文本语言和幼儿的认知能力达到对等的程度。
         2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幼儿园的教学设备正在不断完善,但是教师对这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并没有引起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发挥设备的作用。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幼儿大多偏好生动有趣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富有趣味性,可以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
         3让幼儿参与进课程故事教学中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教师讲幼儿听的授课模式非常普遍,在教育活动教学中幼儿没有参与到实践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引进课程故事教学模式后,依然采取老师讲幼儿听的方式,对教育活动效果同样有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比如将课程中的故事编成小剧本,让幼儿扮演里面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
         4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高幼儿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来完成学习和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直遵循教师在教育活动讲,幼儿在台下听,很少有互动的情况,就连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也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科学,运用课程故事教学可以改善这一点。
         比如在讲述《白雪公主》时,教师可以在交接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增加互动性,比如白雪公主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七个小矮人儿对白雪公主说了什么话?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通过课程故事的模式进行教学,幼儿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探索知识转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随时提出心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足够的话语权,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
         总而言之,课程素质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幼儿一旦适应了该课程的模式,就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积极地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师要注重课程故事教学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瑞春.课程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5,(02):116-117.
         [2]王丽莎.全语言教育下幼儿园课程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106

课程故事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间产生的和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并不是指教学形式或故事形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