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杨柳
[导读] 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帮助小学低段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摘要: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帮助小学低段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朗读  语文学习活动 

一读:读正确、流利
         小学语文低段的朗读教学重在打好朗读基础,感悟基本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语感。低段朗读的第一个要求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指的是字音读正确,流利指的是“不重复,能够词连读,按句读停顿,不顿读、不唱读”等。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肯定有一定困难。基于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在有趣活动中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读课文。首先我会对课文进行范读,让学生感知正确的读音和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随后,我会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多次地练习,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朗读形式单一的大量练习, 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朗读形式多一些、新颖些,有点趣味性、竞争性,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通过多次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借助拼音自由读
         统编版小学低段的语文书中,大部分课文都是带有拼音的。课堂上,我会这样说:“课文里有几个带了拼音帽子的小精灵,想和他交朋友的孩子请你轻轻地呼唤他们的名字”,这时候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和“小精灵”打招呼,争取把每个字音读正确,我还会鼓励他们把带有拼音的句子读一读,争取读通句子。
(二)同桌之间互相读
         我还鼓励同桌互相读或者小组读。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可以一个人读完全篇的课文,另一个人再读,也可以按自然段大家轮流读。读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流利,听的同学要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议。
(三)限定时间比赛读
         课堂上最美的声音莫过于学生郎朗地读书声。所以,课堂上给学生5分钟,就用来读书, 我会激励他们看看谁读得遍数多,读得准确。
(四)鼓励学生展示读
         学生练好之后,就要给他展示的“舞台”,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读给大家听,可以读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也可以小组开火车读,朗读中就算读错也没关系,因为教室就是一个允许犯错的地方。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定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二、“读”在有效的指导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前面的各项练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接下来,我们教师应在掌握学生朗读情况的基础上,有目的、巧妙的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标准。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文字障碍。虽然我们课文里都标注了拼音,但在朗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课文势必会影响朗读的流畅度。因此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文里的拼音把课文完整的读一遍,然后指导他们将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读一遍,读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并想想这个生字我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或用过。比如:看到“邮”字,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生活中的“邮政局”、“邮递员”;看到“礼”字,会在心里暗示自己“这是一个边音”,还会想到自己生日的时候收到了许多“礼物”,很开心。等等。在认识生字过程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字学习就变得轻松了许多。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学生在读课文时再遇到这些字词就可以正确、流利的读出来了。
(二)利用“停顿”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和难句。
         一二年级的课文有些句子很长,有些句子意思需要稍作分析才能明白。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停顿,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和难句。


         在二年级下册课文《“贝”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话:“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这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长句子。我采用画斜线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快速读好句子的停顿。
         学生通过在多种活动中的朗读加以老师的从旁指导,基本扫清了课文生字障碍,能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为后面体会文章深意打下了基础。
                                     二读:读中体会文章意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里明确指出。我会通过一些活动,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新的或深刻一些的感受,从而有自己的理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
一、关注关键词语读
         课文里,抓住关键词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
         例如,《雷雨》一文写到“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学生开始读的时候,没有关注到“满天”和“压下来”这两个表示暴风雨即将到来天空景象变化的关键词。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会这样进行点拨:暴风雨前,天空中一片漆黑都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关注到“满天”一词。再结合图片,感受乌云“压下来”的紧张、沉闷的气氛。再读的时候学生就会加重“满天”和“压下来”这两个关键词的语气,读出暴风雨前夕沉闷的气息,也增强的语感。
二、抓关连词语读
         关联词语表示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关注到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读清楚,既让学生读出语气,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中写到宇航员在太空中饮水这一趣事时,有这样一句话:“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得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即使……也……”就是一对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因为二年级学生对这一概念认识比较难,所以,我只是让他们稍加关注,略有体会。我是这样处理的:孩子们,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把杯子倒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水倒出来了。”紧接着师生合作读,我读“即使即使把杯子倒过来”,学生读“水也不会往下流。”最后在屏幕上出示这段话,“即使……也……”这对关联词语变成红色。这样学生很快就关注到了这对关联词,不但读出了转折的语气,还培养了语感。
三、创设情境读
         教学中,我利用视频、图片、音乐、或描述等手段,把课文中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感情的朗读。
         《我是一只小虫子》一文中,由于学生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缺乏对小虫子生活的观察,对小虫子并不是那么熟悉,所以我在网上找到许多小虫子的图片,从体型、颜色、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小虫子,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一下子就与学生形成了共鸣。在理解“小虫子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一句时,我会给他们播放一段小虫子被水淹没的视频,原来对于他们来说“很深很深的水”有可能只是小狗撒的一泡尿,从而体现小虫子体型的娇小,以及作为小虫子就连活动都要小心翼翼的苦恼。那除了被苍耳刺痛屁股、被小鸟吃,小虫子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这时同学们还说出了许多潜在的危机。学生处在课文情景之中,发出了和“小虫子”同样的感慨:“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对于这一句的朗读一定是真实情感的爆发。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一环紧扣一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是书声朗朗,我们一定能借助朗读带着学生迈向语文更深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