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彭晓军
[导读] 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时期非常重要,是其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时期非常重要,是其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那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利用多项有效教学方法,充分融合教学和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且拓宽他们的视野。古诗词在高中语文中占据较大比重,既要利用有效教学方法,也要深入融合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前言:当前,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仍旧比较表面,对此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学生全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全方位挖掘传统文化融合对策,而且持续加大创新力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一)教师忽视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多多朗读与记忆古诗词,而是以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为对象,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出传统文化继承者。当开展实践教学时,应试教育对教师产生极大影响,他们一味重视成绩,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逐字逐句掌握古汉语,仅仅传递给学生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古汉语的能力,在此条件下学生难以深入古诗词之中,无法感受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1]。
(二)语文课堂不注重情感熏陶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诗词与文言文,更重要的是学习课本知识,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其根本意义,而且从中汲取精华,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可以熏陶他们的思想道德。不过,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当进行传统文化融合时,语文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古文翻译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记忆文中的通假字,主要目的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正因如此,不重视学生对文章所传达情感的感受与认知,并未给予他们正确引导,虽然可以背诵文章以及翻译,但是不能感受文章情感,无法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深入了解语文教材,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学习氛围
        针对语文教学而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情感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切忌过分重视学生成绩,需要更加关注情感熏陶。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第一步需要熟悉语文课本,并深入探索,形成独树一帜的观点,同时加强思考,探究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期间,除了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与文言文,还可以将其融入许多其它文章。以“荷塘月色”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数较多的学生并没有对文章所营造的意象形成深刻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引入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等,比如“爱莲说”、“荷花”等,简洁说明这一事物在古代的意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其理解的深度,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探究传统文化蕴藏涵义的欲望。


(二)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之所以促进传统文化融合,除了要提高学生对其认知,还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并且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所以,仅仅依赖于教学是无法实现继承传统文化这一目的的[2]。那么,教师应该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高中语文课外活动,并不断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每逢节假日,各个地区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全体学生参与。以端午节为例,对于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节日的目的是纪念屈原,不过他们没有深入了解相关传统活动,比如吃粽子与划龙舟等。那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学习包粽子,并且观看划龙舟,切实体会节日气氛,从而使其被传统文化熏陶。
(三)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传统文化作品,加强对话语文化意义的理解
        从文化层面来讲,话语的主要价值是体现语文外部因素,包括时代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等,所以当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对作品传统积淀的重视程度,深入探索其文化价值。以“宝玉挨打”为例,文中描述到贾政要打贾宝玉,而这一消息传到王夫人耳中,此时王夫人需要上报贾母。她进入贾政书房,首先应该让男仆以及外人退下,需要先行通报。但是本段内容讲到王夫人来不及禀报贾母,更衣之后便赶忙出来了,由此可以表现出她的爱子心切。当她进入书房劝贾政的时候,首先对贾政说“老爷要保重”,由此体现出传统文化观念,即既嫁从夫。然后又提到贾母,说道:“一时不在了,岂不事大”,这同样可以体现出陈旧的文化观念,也就是媳妇需要遵从婆婆。当贾政说要勒死宝玉的时候,她立刻表态要跟宝玉同死,而这体现出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母以子贵。围绕这部分内容开展阅读教学,以王夫人为对象,分析其语言和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该人物的心理变化,体现出这一段落中传统文化的内在涵义[3]。
(四)突出汉语思维方式
        汉语不仅是汉族的主要语言,同样是一项关键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在古典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运用汉语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以此梳理整体思路,只有这样才可以透过文字发现作品精髓。以“六国论”为例,无论是首段还是末段均反映出文章核心内容,即弊在赂秦,可以看出首尾呼应这一传统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全班学生为对象,不断提醒他们注意整体思维方式。再者,古典文学作品往往运用许多对偶句,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追求对称。另外,在“前赤壁赋”等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提高他们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关注度,感受与领悟其特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有利抵抗外来文化融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实践,不断探索与挖掘,积累更多经验,从而形成与高中生学习更加契合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史月香.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6):65-66.
[2]周鸿波.以高中语文教学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6(23):44-45.
[3]高世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必修教学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彭晓军,1983 年 7 月生,男,籍贯:河南新县,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中学一级教师,职务: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