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彭爱国
[导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与我们的教育方针脱离轨道。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呢?“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在语义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义素养昵?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素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而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 更加要注重给学生灌输“读书重要”的思想。小学生们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模仿能力很强, 尤其是对于家长和老师之家的学习。中低年级的学生, 往往没有很强的朗读技巧,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加以示范,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尤其是在断句、语气停歇、感情等方面的应用。相比之下, 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 虽然如此, 老师的范读依然很关键, 在示范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良好的朗读氛围, 进而在朗读中深刻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另外, 老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展示较优秀的朗读作品, 给学生开阔眼界的机会。同时, 学生们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模仿并加以创造的朗读, 并在课堂中展示, 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的同时,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二、重视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作为语文学习的高级言语形式---写, 也同样需要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在一种模式的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 小学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写作知识, 还能够快速的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小学长达六年的教学实际是一个整体。在中低年级, 一般都是先从简单的句式入手, 中高年级才会涉及到作文。说到模仿, 那就要先从仿写句子开始。例如:运用关联词造句,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照样子写句子”等写句子。这里的要求就是要做到紧扣题目、结构一致。同时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后期的训练, 或逐渐地教学生们写日记, 而写日记我在日常中的要求就会很宽泛, 甚至是没有内容上面的要求, 只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笔、形成开阔的思维方式, 即使是没有什么参照物, 单纯的表达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 强调学生的个性解放和自由表达,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任何拘束, 这样就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语言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将内心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语文学科与各科目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应当做到对语言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所学习的白居易的《暮江吟》。在语文的学习中, 古文的学习是一大难关, 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困难的境遇下实现对学生“思”的培养呢?这首诗有他特别之处, 因而, 我采用了形体语言形象表现古诗句的形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我让学生分组采用了各种形式来展现这句话中呈现的意境, 有的小组在讨论后就机智的运用画面来展示。接下的两大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在同学们讨论后, 有的小组就一致采用了图画的形式, 展示诗中的画面,如此的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积极参与, 还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帮助背诵。
四,要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还要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
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注重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要有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注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入沟通和交际,语文学科是人文底蕴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破除唯理性教育的模式,在积累、顿悟的过程中挖掘人文底蕴,重视情感、审美情趣等的介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要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
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而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之下, 小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需要各位老师们的努力与发掘。应该加强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和实践。因而抓住教学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就尤为重要。当然,我渴望新的教育评价体制的诞生,为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保驾护航,让我们的教师真正地、全心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才。教育在不断完善, 如何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