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李现强
[导读]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
        摘要: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与发展,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环节。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将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也正因如此,抛开考试之外的其他环节都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不能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不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行学习、理解、传承和发扬,致使传统文化出现断代、断档问题。语文学科是推广传统文化绝佳的载体,故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从课堂教学中、课外学习中、实践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学生打造成祖国优秀的接班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
1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满足课改要求,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所发展,是思想认识、积累文化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诗词、古代人物形象、古文以及经典名句等。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能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语文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2传承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它能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中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可以从优秀的历史人物入手,如屈原、陆游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丰富学生的个人见解。
1.3立足未来发展,有效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导致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一些电视剧的翻拍、虚拟游戏的引入,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模糊认识。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辨别文化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等[1]。
2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1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依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最佳渠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夯实高中生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譬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古代诗词教学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登岳阳楼》,屈原的《国殇》,等等,或者文辞优美、韵谐典精,或者包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或者寄寓了一定的伦理观念,或者承载着古人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2]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深蕴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进而在学习中树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


2.2在高中语文课外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广度与深度的课外学习,让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壮美,进而得到更加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譬如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古代诗词诵读社团,让学生在诵读古代经典诗词的过程中领略中华民族古代文学的精美 ;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阅读活动,从《论语》和《老子》中得到道德的净化,从《大学》和《中庸》中感受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从《朱子语类》中对天理人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天工开物》中感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 ;让学生开展与成语、俗语、谚语有关的学习与讲解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语言的无穷魅力 ;等等。有了众多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高中生的生活就具有了更多色彩,参与学习的动力也将更加强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2.3深入分析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相差较远,学生常常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其中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活背景进行深度剖析。进而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对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更深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例如,高三学习的《陈情表》这篇课文,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中讲述了作者自己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说明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为了照顾祖母而拒绝皇上想让李密做官的请求,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言文如果单纯进行翻译,中学生很难领会到文章中作者表达出的复杂的情感和渴望为祖母尽孝的心情。而如果对作者李密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就会感知到祖母对李密的重要性。在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体会到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美德。
2.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语句优美、哲理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传统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在剖析课文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让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例如,在高一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渗透荆轲重情重义、勇于牺牲生命也要成就大义的伟大精神。使学生在对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以及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领悟荆轲这一人物智勇义的性格特点。学习荆轲英勇无畏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借荆轲来领会到国家大义、民族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英雄气概,培养中学生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让其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多彩性与趣味性,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全面推动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加快,让高中生借传统文化的东风,乘风破浪,踏上新旅程。
参考文献
[1]张德华.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求知导刊,2019(52):2-3.
[2]徐卫东.高中美育伦理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架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6-68.
[3]唐志坚.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8(42):14-15.
[4]赵丽.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及价值思索[J].华夏教师,2019(36):76.
[5]吴建林.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人文天下,2019(24):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