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赵雪薇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新课程背景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新课程背景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现阶段不少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认识错误,导致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教学误区,进而影响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效果。针对于此种情况,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并同时提出了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数学小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施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共同青睐与喜爱。小组合作学习让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尊重,同时小学生的探究精神也随之受到激发,但是,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亟待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完善。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1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模式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缓解烦闷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能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以及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思维也能得到进一步活跃,内在潜力也能被有效激发出来。
         1.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被充分重视,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频繁的互动、交流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由大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也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下,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1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时,通常都有教师来决定分组规则,这种分组具有多变性。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分工混乱的现象。学生在分组学习时对学习任务和角色都会进行分工,但是由于组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形成明确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出于综合考量会让每一个小组都尽量实现优秀学生和差生的平衡,但是由于双方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存在差异,这种情况极易造成优秀学生展现的过多而差生毫无发挥余地的现象,这会极大程度的打击差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学习也无法发挥全部功用。
         2.2学习问题设置不合理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即应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以供学生讨论交流。这个问题不仅要具有现实意义,有讨论的价值,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无法独自解决,必须依靠团队。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选择问题时过于随意,抛出的问题要么可有可无、没有探究的意义,要么难度较低,学生不用与其他组员讨论就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浪费了时间,学生更是对合作学习感到失望,逐渐失去兴趣。
2.3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缺乏充足性
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问题,即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如要求分组、交流等,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教师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两、三分钟,刚一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显得很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久而久之,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也会越来越反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
         3.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与基础。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基于学生自愿的原则,确保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按照学生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及知识基础等不同方面,制定一个均衡的小组建立方案,不但要保证组间的学生能够在讨论、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公平的竞争,而且应帮助组内各名学生共同进步、取长补短与彼此切磋。其次,应实施组长负责机制,将表现欲较强、组织水平较高的学生任命为数学小组的组长。教师应组织班级的各个组长展开合作学习培训,使这些组长能够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要点,主动、积极地带领组内学生开展数学合作探究。最后,应合理地分工组内学生,确保组内包含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多种人员,让各小组获得自我展示的均等机会,从而在各自学习岗位上获得提高与锻炼,,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2.2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布鲁纳曾说:“问题是认知活动的基本诱因,也是提升人类认知途径的最有效方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也是所有问题的探索者,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去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探索多边形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去推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式,“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它与长方形计算面积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进行合作交流,并用实践的方式得出最终答案。这样的合作交流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2.3合理分配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时间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讲,学生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只有将其当作数学课堂的主体,合理地分配小组合作的空间与时间,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所具备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具体来讲,教师可提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指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该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为学生的探索、讨论提供富裕的时间、空间,为其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提供便利,倡导学生踊跃发言、相互启迪、学会倾听并开动脑筋,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完整性与主动性。例如,某教师在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知识进行授课时,以学生基本掌握10分等于1角、10角等于1元的前提下,该教师设计了一个名为“文具店”的购物模拟小活动。使用物价标牌把美工刀、橡皮、方格本、铅笔的价格标上,然后引导学生使用纸做的“现金”自由地购买这些东西。由于不同文具存在价格上的差异,学生仅凭自己计算有些吃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相同小组能够彼此帮助,共同“购买”文具,将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元角分的数学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
         结语: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目前数学课堂中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小学教师需合理分析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解决,以使得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进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述兰.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小学生,2019,(5):5-8.
         [2]李玉静.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J].才智,2018,(17):2-6.
         [3]张笑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2018,(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