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地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下了很大功夫,采取政策宣传、文化下乡、教育投入、农技推广等举措推进扶贫工作,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扶贫与扶志、扶智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进一步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那么高校作为新时期教育扶贫的直接参与者,教育脱贫的中坚力量更应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和功效,教育扶贫离不开扶知、扶智、扶志三者相统一。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脱贫不仅要实现物质脱贫,更要注重精神脱贫,精神贫困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导致的,就贫困人员内部因素而言,需通过"扶志"调动贫困人员脱贫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扶智"工作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脱贫能力,以此切断贫穷的根源。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 扶贫 扶志
一、目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1.现行资助情况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主要以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为主,生源地助学贷款等贫困生绿色通道为辅的多元资助体系相统一,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和资助体系。一方面通过助学贷款资金的支持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另一方面通过各类社会资助、校内资助保障贫困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保障。
2.识别贫困学生现状
前高校在识别困难学生的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困难学生识别不够精准。帮扶要做到精准识别,才能达到“精准扶贫”。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衡量贫困学生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各地民政部门职责不明晰,使高校无法掌握其学生真正的家庭真实情况,从而造成了资助出现混乱状况。
因此,高校目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目前的资助政策及体系主要是基于对学生经济上的扶持,而对于精神上的扶持相对来说较少,目前高校除了对于学生的经济扶持以外,需要更多是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精神层次的扶持,扶贫与扶知、扶智、扶志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脱离贫困。
二、扶贫与扶志工作相统一育人措施
1.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由于政府、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的重视和关心贫困生得到的经济支持力度很大,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使许多学生都很羡慕,这就滋长了部分贫困学生的“争贫”思想。因此,高校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做相对比较客观的认定,同时利用一定的舆论监督手段倡导贫困生勤俭节约,自立、自强。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高校应该长于学生沟通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尤其是对其中思想有偏颇的同学重点关注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岗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酬劳,树立自立自强理念,使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高校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比如新生入学第一课、辅导员主题班会、校内媒体、主题征文比赛等方式开展诚信教育以及感恩教育。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活动。分享成功事例激励贫困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正确对待贫困。
3.注重培养贫困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应该注重提高贫困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鼓励贫困学生张扬个性,积极采取自助与资助相结合的模式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正确面对贫困而不是羞于面对贫困,高校可以通过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刻苦学习,带动校园的学风建设,以学风促校风,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4.创新扶贫相关政策宣传
高校要提高教育扶贫的成效,需要开展全覆盖的精神扶贫。提高贫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出现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对政策进行宣讲使学生了解资助政策进而转变思想。
三、结语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民生工程也是良心工程。资助工作关系的广大贫困学生是否能继续接受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应该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不断建立健全资助体系与不断完善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高校在对学生经济上帮扶与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贫困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自立自强方面的引导以及培养,构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育人新格局,充分将扶贫与扶知、扶智、扶志有机结合,从根源上使学生脱离贫困,做到真正的励志成才。
[1]李永春.扶知、扶智、扶志:新时期教育扶贫的三重策略[J].教育理论与践,2020,40(13):28-32.
[2]崔佳丽.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2):21-26.
[3]龚立新.心理扶贫:激发贫困者内生动力的新途径[J].天中学刊,2020,35(0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