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蹈作品中个性化人物的艺术构建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艾比拜·司米提拉
[导读] 关于回族舞蹈的艺术文化发展历史,其本地人民特殊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造就了现代回族舞蹈的个性

        摘要:关于回族舞蹈的艺术文化发展历史,其本地人民特殊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造就了现代回族舞蹈的个性。而在实际舞蹈表演中,需要首先确定题材,然后结合演员与舞蹈元素和艺术特点有效融合,为观众展现出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冲击体验。下面本文结合回族舞蹈的相关概述来分析在回族舞蹈作品中个性化人物艺术构建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回族舞蹈作品;个性化人物;艺术构建

前言:
         艺术的发展只有达到无止境的高度才能够永远保持其魅力的光芒。并且在艺术的表演中,张扬个性才能够体现出这种艺术的存在价值,对于整个艺术发展中,需要明确个性化与人性化的区别,保持自身的独特个性,这样的艺术能够长远的流传下去。也正是这种艺术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才造就了舞蹈艺术其独特的魅力。舞蹈作品的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发现美的独特眼光和独特的洞察力,结合人民的生活与劳作情况来挖掘艺术的本质。并且需要结合个性化体现、艺术形象的丰富和特别的舞蹈语言来彰显舞蹈的魅力。
一、回族舞蹈的相关概述
(一)回族舞蹈简介
         回族人口占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大多数部分,其发展历史与舞蹈价值也十分值得相关学者进行研究和传承。回族人民对于舞蹈的学习和喜爱也在日益增加,这也同样表现出回族人民独树一帜的审美观念[1]。跟随回族舞蹈的历史发展张骞功不可没,其给予回族舞蹈的艺术层次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潮流。而回族人民经过西域乐舞蹈的精髓学习,演变为现代的回族民间舞蹈形式,如广受人民喜爱的《拓枝舞》和《胡旋舞》等。另外回族人民具有自身独特的习俗,因此在回族舞蹈观赏期间可以发现其独特的民族感和特殊的民族风貌,这也是回族艺术者所追求的重要境界。因此在回族舞蹈的发展中,只有在强大的文化基础上来实现有效创新,这样才能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艺术道路。
(二)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
         第一,头部。回族舞蹈的头部动作主要是由宗教礼拜的头部动作所提炼出来的,一般具有“摇头”、“点头”和“摆头”等,其中“摇头”是指头部端正基础上以颈椎为轴心,头部向左右实现平行摇动,一般可以包含“侧摇头”和“碎摇头”等形式。而“点头”是指从深低头→平抬头→水平位置的头部运动过程。“摆头”是指以人体颈椎的最上部管节为轴,将头顶作为动力促使头部左右摇摆。
         第二,手、臂。回族舞蹈中的手、臂动作主要是由宗教的“礼拜”和自然界中的动物肢体动作所形成的,一般包含如“花儿式”、“乡扇手”、“拉手”、“盖手”或者“手掌上下翻与平行翻”等动作形式[2]。
         第三,躯干。回族舞蹈中的躯干动作主要是依据伊斯兰教中的穆斯林在圣城麦加清真寺祈祷或者当地人民日常麦子收割等动作中提取出来的,随着手臂和腿部的步伐律动而产生,然后结合肩部或者跨步等部位的摆动和扭动来形成不同节奏与和不同变化的特点,目前在回族舞蹈中躯干动作主要包含晃腰、上下扭胯或者转胯等动作。
         第四,腿部。回族舞蹈中腿部的屈伸幅度较大,其是结合跑脚、跟脚和全脚的不同步伐来体现的,目前主要的腿部动作包括“开、关腿”、“伸腿”或者“下蹲腿”等一系列腿部动作,柔中带刚,铿锵有力,充分体现出回族舞蹈的灵活性和自然性。


二、回族舞蹈中个性化人物艺术构建策略
         第一,明确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于舞蹈的表现和表演而言,舞蹈是表演者传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关键艺术形式,因此在表现开始之前需要表演者对剧本内容进行明确,需要将人物最为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3]。而民间采风是获取艺术灵感最为直接的方式,这样可以对写作对象的详细描述和领悟,能够促进舞蹈内容的丰富。表演者在演出舞蹈期间应当注意角色的互换,将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全面分析,真正融入到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环境、状态和内心所想。另外在剧本的创作中要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此来结合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来实现舞蹈的灵魂表现。
         第二,捕捉人物的具体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将舞蹈的内容和精髓演示出来,如果仅仅依靠模仿,则难以表现出舞蹈的灵魂。因此表演者需要结合情景的自行创设来领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做到形神统一。另外在剧本的阅读期间,表演者需要对各个人物角色做出清晰的定位,将人物当时的生活场景和各种生活细节进行充分想象,以此来完成表演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掌握人物性格的心象。在舞蹈的人物塑造期间,表演者的肢体表演是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很多表演者都将舞蹈表演作为一项演出人物,只是结合导演的大方向指导来表现舞蹈,没有真正将自身情感融入到舞蹈的表演中。而在具体的舞蹈表演期间,需要的就是表演者发挥其自身的最大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作品的二次形象全面传递给观众[4]。并且对于表演者而言,其知识的储备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保证演出效果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表演者将表演的形态转换到神的形态中,在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人物的内心状态,最终达到二者统一。舞蹈的艺术需要表演者的内心驱动力,优秀的演员才能够将所塑造的人物魅力全面体现出来。而人物形象感的确定和准确程度也同时能够决定出表演者发挥空间的大小,因此需要表演者将自身的表演真正的融入到舞蹈作品的人物角色中,这样就需要演员摆脱自身的束缚,将艺术进入角色的高度作为自身艺术的追求点,将作品中人物的心象进行准确把握,以此来结合舞蹈艺术的展示来准确塑造和定位艺术的表现形式。
         第四,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在舞蹈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个性化表演是其主要的表演原则,而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则需要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和优秀的表演素质,做到形神兼备,以此来展现舞蹈的真正魅力。对于舞蹈的表演而言,其作品本身所存在的内涵和隐含意义都需要表演者用心体会和领悟,这就需要表演者摒弃自身的性格与身份,实现作品中人物的深刻和持久刻画,以此来创建更加深刻的舞台效果与人物精神。这种形态与神情的演示是需要时间与经验来完成的。人物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价值,一般观众喜爱的也都是具有极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或者极具魅力的人物刻画作品,结合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作品中的人物,则需要表演者利用前瞻性和变化性的特点来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对于舞蹈剧本中的语言,毕竟是写作在纸面上面的,具有一定的死板性,因此需要表演者将想象力与动作进行有机融合和磨合,而编导在创造舞蹈期间所埋下的情感伏笔和人物内心变化是需要表演者慢慢体会的,要求表演者在提升自身表演水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作品演绎。

结语:
         在回族舞蹈艺术发展轨迹中不断追求个性化是目前在舞蹈发展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和关注点,并且不断的找寻和总结也是创新舞蹈的重要基础,结合精神、情感与动作的有机融合,来完成一个艺术品的塑造。回族人民也正是结合这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其虔诚纯洁的精神本质,并且在舞蹈作品中个性化人物塑造也全面体现出了回族人民崇尚快乐和追求和谐的重要文化。
参考文献:
[1]姜郑嘉梓,庞玉瑛.改革开放40年宁夏舞蹈发展述评[J].民族艺林,2019(02):5-16.
[2]马舒婷. 对宁夏近代回族舞蹈动作元素演变的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
[3]梁永程. 宁夏回族舞蹈演变及社会文化渊源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7.
[4]赵阳.试析回族舞蹈的发展特点[J].民族艺林,2016(02):3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