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开设历史课堂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中老师全面讲授历史,包括课上历史教学、课下实践作业、开展实景教学、进行人物分析、探讨历史事件等。这篇文章就高中历史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教学方法;高中生
就近况来看,中国历史基础教育改革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已经日益在各地展开并在探索中前进。广大的历史教师需致力于将历史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要做到这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做起。
1.制定学科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学习结果。教师们既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又要以教学目标为落脚点,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起到指引和支配的作用,一堂课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讲述。同时历史教学最终又要落实到教学目标上来,检验教师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主要有好多,比如制定教案,也就是对于课堂教学思路做出提纲型方案,能够很好的指引老师讲解主要内容。但教学目标必须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并且具有针对性,以让学生们接受并理解为目的,且必须落实。就拿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两课来说,第一单元有四部分,第二单元只有两部分,所以老师和学生都要有个时间规划,第一单元的学习时间要高于第二单元。培养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学科素养。
2.结合实践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弊端,其没有锻炼到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教出只会高考却不会实践的“书呆子”,近年来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减少了这种情况。所以大力推进创新与实践教学是当今教育社会的关键点。自然,高中历史课堂也离不开实践教学,教师完成讲解之后,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来考验学生是否对历史知识完全了解,通过布置实践作业来考验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时,可以让高中学生自选派别,在课堂或者课下进行辩论式探讨,或者通过话剧形式表演出演变过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历史思想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
学习“抗日战争”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战争地点,实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战争精神,培养核心素养。
3.利用现有资源,培养时空观念
现在互联网发达,教师可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结合,打破历史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每一堂课都可以结合制作PPT插入有关本节课内容的图片,视频等,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通过网络上或者是教师自创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们理清各类历史事件的顺序。比如:“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这种顺口溜不仅利于记忆,并且还能很好的提高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高中历史知识表面散乱,实则环环相扣。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对要讲的内容进行串连,增强历史事件的联系性,这个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也大有裨益。
4.增加事件分析,培养实证观念
学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是开展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每每讲到有关历史事件时,一定不能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而应该找出能够证明这个事件真实性的资料,比如文物、史书记载、相关人物等。这些不只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任务。通过让高中生来查阅资料寻找实证,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而根据自己所找的资料让高中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探究讨论,能增强高中生的求真思维,学会通过资料证实并且构建历史事件。在学习高中历史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探讨通过这场战争中国吸取了什么教训,让学生寻找资料分析,提高学科素养。
5.增强情感共鸣,建立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是每个学生都要建立的人格。历史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每个历史人物时学习他们身上的特质,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热情与报国激情。不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历史中都不乏爱国者,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有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就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现有黄继光:“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与共情中理解历史人物,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怀,传承发扬那些人性的闪光点。
6.总结
一言以蔽之,高中是建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而培养学科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建立价值观,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要尽可能地将学科素养渗透进来,并且渗透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去。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科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从制定教学目标、多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时空观念、培养实证观念、增强情感体验等多反面着手,怀着真切的热情来讲述历史,让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感悟学科素养,实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静.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素养[J].读与写,2020,17(4):222.
[2]刘晖龙.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新课程高考中的创新考查及教学启示———以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6):51-55.
[3]常亚欣.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呈现[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