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之多元,不拘一格满园春 -----浅谈美术作业评价中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陈浙平
[导读] 以实施新课程评价为背景,针对现美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以实施新课程评价为背景,针对现美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缺失诊断性,忽视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案例做为依据,最终让评价内化为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真正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关键字】美术作业 评价方式

         新课标提出:“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评价不是甄别,更不是选拔”。新课程倡导集中在“发展”这两个字。即发展性评价,具有促进作用的评价,内涵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逐步发展、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到发展的方向,更能够充分肯定学生,促进有效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分层评价——更上一层楼
         学生的美术作业形式和内容都趋于多元化,难度也是不断递增。然而学生思维方式和创作灵感都是不同的,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够不到的问题”。
         对于“造型、表现”领域,如在《房间的一角》一课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相对落后的的学生,只要他能表现好一个物体,就尽量少考虑构图完整的问题了,再逐级提高作业的要求。相对绘画基础一般的同学,更加注重评价作业的技巧性。绘画基础较好的同学就会注重独创性。
         如在《标志的设计》一课,学生在欣赏标志中总结出设计标志要做到形象简明、易于辨别、富有意义三要素,当课堂作业评价时,就围绕这三点展开,我还设计围绕三要素来贴星,起先学生在前两个方面都贴了星,到了第三个“富有意义”的时候,就有所迟疑,觉得这个标志设计的意义不大,在座的同学也点点头,以这种方式评价,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学生挑选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作业项目。
         二、展示评价——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小作业 微展示
         将优秀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能够启发学生,学生间的互相竞争往往比老师的教育更加有作用,美术作业丰富多彩,决定了作业展示方式的花样百出,所以展示交流评价可以让学生把作业当做自己的“大舞台”,展示个人风采,尽显“独特风味“。但是作业着眼点要小,可以是这一课题的整体展示,不同作品的展示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陶艺的可以通过展示台。
         1.游戏展示
         美术课标主张开展游戏的美术活动,把游戏和展示联系起来就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把枯燥的美术课变得更加有趣。我在上《风筝飞上天》一可在做完风筝后就去操场上放飞。经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就被激发出来,在游戏中展示,在展示中比较,乐在其中,同样的课型还有皮影、面具、民族服饰等等。在游戏活动中展示学生作品,也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 生活化展示
         在《老师,您好》一课中,学生制作造型独特,美观的卡片。建议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老师,创作时得到很大的鼓舞。例如在剪纸课上,把学生作品展示成窗花,既是美术作品,有是生活用品,增加假日的喜庆。
         (二)小活动 大舞台
         借助学校活动展示作品的大舞台,以学校活动为契机,承办多个艺术活动。如艺术作品拍卖会“苔花入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活动,六一文艺汇演作品展示。
         展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综合能力的过程。可以设置长期展示台和临时展示台,临时展示台用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有创意又精致的作品,则被展示在长期展示区里。这种方式也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都会认真的对待,作业质量也有所提高。统一布置在展示台上,通过“展台陈设——全校参观——奖励总评”等形式展示给全校的学生。
         三、评语评价——泉涓涓而长流
         多一种评价形式,就多一条评价标准,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但是评价形式必须以实效作为前提,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巧设评价活动
         对美术作业做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能够去审视自己诸多方面,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开展“看一看自己的作业”,“编一个小故事”“说说自己的画还有哪些缺点”“瞧一瞧,他的作业好在哪里”等一系列的评价活动,把学生的观点直接引到对作业的细节上的审视,认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看看自己的态度和习惯、主动和和合作学习是否做好,进而发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和思考,学会对自己或同学的作业赏析和评说,也是一个自学、自律、自悟自主的过程。
(二)同学互评,合作学习
         学生互评,是一种合作是的学习策略,因为他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可能一开始学生都会把关注点放在同学的毛病上,一直找问题,所以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不要把评价活动变成一个“批斗会”,引导学生多用美术的语言发现作品的有点,他是用夸张的手法,把这个表情进行变形,,用的很有艺术感。“你模仿了莫奈的点彩画的方法,做到了活学活用”,“你用了梵高向日葵的配色,学以致用。”让这样的语言来滋润同学的心田。用欣赏的眼光去学习,其实也是一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也体现了核心素养的理念。
(三)重视过程评价,二次作业
         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却是对教师自身文学素养、教学技巧教学理念、实施能力的检验。课堂上教学一般设置为导入课题、深化探究、欣赏作品、作业练习、展示评价的几个环节。每一环节又都是与教学目标的落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只完成一般,但是未完成的画面中,人有很多发光点给学生阶段性的评价,通过课内局部的创作点评,给学生课外改进的空间。
四、互联网评价——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获取更加便捷,而对于教师呢,要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加以积极影响,让学生保持活跃的状态。可以利用微信群,和公众号或者美篇这个虚拟世界,。在网络上展示当成一个小小舞台,学生不经意间就可能成为学校的“大咖”,而且这还可以作为老师的素材库,优秀作业会成为以后师弟师妹的正面教材。
         在上《北京故宫》《巴黎罗浮宫》这两课中,我就选择了“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这个视频学生来欣赏东西方艺术的区别,视觉上更加直观身临其境去赏析这些作品。学生欣赏评价作品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自己体会、自己去学习……..
五、档案袋评价——润物细无声
    成长档案袋是给学生每人设立一只档案袋,由学生自己对每次作业进行筛选,选择得意的作品。档案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学生能够学会评价自己的进步,提高审美能力,而在评价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自己也就成为作业质量的最终评判者,档案袋的作品是按照学生自己的要求的标准来观察、修改和完善的。
         成长档案袋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上有班级姓名、每一次作业的题目、自评成绩和简单地文字说明。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集中的评价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学有所获,而且能促进学生向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评价学习应着眼于人的发展,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把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去把握,把评价的方法、方式也适当地交给学生去创造,评价的评价的民主性发展性创造性才能得以体现。努力让评价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让评价绽放出生命鲜活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张羽.《美术作业多样性评价》[J]教育实践研究.(A)2012(06)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3.解芳.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方式初探[J].学周刊。2012(16)
4.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5.全国中师美术教材编委会.小学美术教学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