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10期   作者:李秀华
[导读]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学在中国一直是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摘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教学在中国一直是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课堂实践
         一、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重视,是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学生只有在全面学习,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之下,才能发展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英语学习的首要关键,即是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英语学科素养重要构成部分的语言能力,应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学氛围营造。语言学习,与周围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追本溯源,营造语言教学氛围的关键核心,是要全面、深入、及时、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聪明有余,而柔韧性不足。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感受:“英语学习事实上并不困难,但长期的背诵、记忆过于枯燥,因此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转变教学风格,摒弃“一言堂”模式,让学生确实参与进来。其次,整合学习内容。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初中英语学习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内容也应拓展性的向外延伸。例如,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名人轶事、英语故事等。听力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观看英语歌剧、电影(最好是中英双字幕)等,听听英文歌曲,扩大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必备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鼓励独立思考。理学大儒朱熹曾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初中英语学习,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做到“三到”。然而,许多学生“眼到心不到”,只是盲目性的浏览,对于重点词汇、句型不加记录、思考。阅读过程中,遇见不认识的词汇,不愿意翻动词典,也不联系上下文猜测,而只是一味依赖老师。为此,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心到”。第二,小组学习模式。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小组成员之间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 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时,我让各组成员分别搜集相关的物品和价格。上课开始,我先示例:拿起一支钢笔提问:How much is the pen         学生答:It is 5 yuan. 在此之后,让各小组学生模仿性的开展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语境、活动、模拟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习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英语学习并非单一的死记硬背。相反,英语学习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塑造,对逻辑思维的发散作用十分明显。

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求知的第一步,即是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而才能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例如,教学 七年级上册Unit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时,让学生口头用英语表达My School Life。活动开始后,学生们兴趣极高,用流利的英文表达出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以及对各科目的兴趣,甚至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学生尝试了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也获得了很多收获。  
         (四)加强交际,拓宽学生的文化意识        
         现行初中英语教学,除了加强学生英语素养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渗透。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教育应“德才并举”。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育人”的功能不可或缺。社会的进步,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精英。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正是完善学生“素质组建”的重要环节。从学生角度分析: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再加之青春期的叛逆因素,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此,作为英语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引导航。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例如,在教学单词swim时,可以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方面的内容,告诉他们必须去正规的游泳池,还要有家长的陪同才能去游泳。再比如七年级上册 Unit4Where’s my schoolbag         的教学,该章节讲述的主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东西。对于该章节教学,在讲述教材内容之外,我还借助网络搜集了许多相关图片、视频、文本等,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更多环节“刺激”学生,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论从小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合理整合教材资源,筛选教材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加于丰富补充,组织学生以情景对话或者小品表演等来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英语教师自身的素养将决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成效,要真正看到在课堂上实践的成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
         (一)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组合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材的矛盾,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等等时有发生。教师要善于调控,妥善处理多种矛盾,使教学秩序井然,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其中尤以教与学的矛盾为多,教师须具有教育机智,善于应变,摆脱照本宣科的死板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应具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能。而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积累,并随时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像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实行网络教学,再一次地提醒我们教师必须要有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要具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农村初级中学同样可以构建高品质的课堂,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花朵!
        
         参考文献:
         [1]黄伟耿.论综合人文素养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4,27(10):19-21.
         [2]李晓媛.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4,27(10):14-16.
         [3]彼得 史特莱文斯  《英语教学新趋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