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技术已经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得越来越深。在线教育领域,这个一直备受关注的赛道,AI教学模式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英语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全面地把握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的有效性更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英语教学和教师有着深刻的影响。机器人的可重复性、灵活性、数字化、类人外形、身体运动、互动、拟人性等分析特征表明,机器人有潜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作用,能够有效支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适当的英语教学设计能增强学生和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因此AI参与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师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利于加深理解英语智能课程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即有助于人们认识英语课堂中学习、教学、课程、教师与人工智能的交互关系。
二、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观点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英语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二)心理需求观点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把英语学习不当成负担,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变成主动的愿望及内心需求。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愿意主动的自由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从学生个性特点和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个别优势诱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稳定兴趣,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
(三)参与活动观点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只有在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中,人才能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认识发生的始源性机制是主体参与,而需要正是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的需要,不断满足这种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的认识得以发生并能不断地深化。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利用AI人工智能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理论依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指导方法,使本课题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水平。探讨AI人工智能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有哪些,通过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2、通过探讨,确定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再把策略与方法转化成为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研究,经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内容
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组对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诸多因素的研究,确立以“AI人工智能提高英语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也是本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3、教学常规的研究。探讨教学常规与教学模式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如何采取行政、业务的管理手段,及时地把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推广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以此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的教学常规。
五、研究步骤
启动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学习教育理论、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
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步骤、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
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20年3月 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积累研究素材,整理有关总结,及时提升成果。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总结、推广阶段:2020年4月-2020年6月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展示课题成果。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申报科研成果评选并申请课题鉴定。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关键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英语。教师应从各类型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性的存在,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2. 差异性原则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每名学生都对英语的学习充满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3. 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提高。
4. 激励性原则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恰当、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主动参与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或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教师要努力发现各个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点,及时予以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自信心、内驱力,从点滴成功走向以后更大的成功。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主要采用调查、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反复研究,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
1.调查法。通过书面调查、网络搜集和座谈的形式,分析所获取的有效数据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并能够根据学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目标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观察总结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成果形式:典型教学案例、课件,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
九、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很强,且有较扎实的业务知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时间保证方面,英语教师能经常深入班级调查研究,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本课题资料储备较多,资料查找也很方便。本校研究的成果及各种信息资料也能保证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定论、及时存档。课题组人员分工科学合理:胡玉玲负责资料的分析、论证和指导整个科研的工作;杨永泉、郝继勋、胡国华、徐凤景负责实验阶段资料的收集、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所有老师共同负责提供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
十、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地总结,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和论文,并最终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从而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