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杨静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紧密衔接,共同为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而给予保证。教师在开展小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针对小学生认知特性,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从教育内容,创设有效情境,融入具体措施,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中实现发展与提升,获得成长与进步。同时,通过教育教学之中法治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处理自己与家庭、社会、校本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对于社会的使命感、对于规范的敬畏感开启全新求知之旅,实现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制教育;融合;思考
        由于小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上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其对于自身行为表现的约束,自我思想认识的塑造,自身发展的实现依然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法治教育的融合、渗透,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多元活动参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应用探究中更好认识正确法治观念、良好思想表现、健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浓厚兴趣开启全新认知发展之旅,实现思想意识蜕变。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违规、不违法;在成长发展中做到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守法纪、守规范,在“以德育人”与“依法育人”的良好氛围中树立正确法治观念,形成良好思想认识,切实规范自身行为,充分提升自我修养。
        一、立足课程标准,构建多元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更为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灌输,分析与指导,这于新课程标准导向下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意见背离甚远。而且,在一昧灌输、单纯讲授、理论指导下,很多学生面对比较宽泛的学习内容,空洞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心生倦怠,其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提升自身法治修养的意识也会逐步淡化,乃至荡然无从。基于此,教师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的定位、要求为标杆,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指导,践行课标思想,构建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法治意识、形成良好法治观念、推动自我成长发展。一是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机制,就学校的育人标准、规范、要求,社会的导向、定位、准则与家庭教育有机关联起来,并动员家长、倡导社会共同参与至小学生法治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内接受知识滋润、塑造良好意识,在家庭中接受正确指引、有效指导,在社会中获得历练提升、得到教育感召。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延伸拓展,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法治教育融合给予保证。二是组织开展辅助性发展教育指导活动,并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具体知识,邀请民警进入校园、走进课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行行为规范指引,使学生于内心深处认识遵规守纪、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在多元教学模式的驱动下为促进两者之间有机融合、充分关联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二、关联生活现实,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法治教育既源自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了确保诸多有效性、丰富性、典型性的生活案例、素材、资源等可以更好服务于教学活动,服务于认知认知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活现实为辅助,加强对不同生活案例的融入与渗透,使学生在思想上引发警醒、行为上积极践行,一方面,针对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一些鲜活性案例解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认识,去研判、分析,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剖析中将所学知识内化至心灵深处。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尽量站在学生思想、认识心理层面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角度分析具体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明确不同内容的价值与作用,为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至生活实践而给予铺垫。
        例如,在开展“自我保护”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具体生活范例,并组织学生开展分析与探讨,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看法、认识与教师、同学分享。在师生相互辩论,生生相互协作中不断明确学生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促使教学提质增效。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升两者融合效能
        由于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之中往往会因为难以理解、不会分析而陷入认知误区。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引入,让学生在诸多媒介素材、网络资源、信息工具的辅助下,以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法治教育实效。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元教学素材的应用。针对一些理论性教学、指导性较深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将对应的图画、视频、音频等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带动学生探究分析,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丰富教学资源的开掘。为了确保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充分衔接,教师可以适时开发一些辅助性微课,整合一些关联性内容,并将其及时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使学生在自媒体、新媒体、网络交互平台等辅助下开展学习,实现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进行“交通礼让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一些因为没有相互礼让而发生的事故,让学生深切认识到彼此“礼让”不仅是一种礼貌,更关系到自身生命、财物安全,使“文明礼让”的准则深入学生内心,获得法治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四、结论
        总之,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密切关联,既顺应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的趋势与导向,也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成长现状。教师在实现两者之间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和分析,寻求发展与突破,进而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针对性、辅助性措施的驱使下,更好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学习所得充分融入社会实践,行为表现之中,在逐步提升自身行为表现的规范性,不断增强自身思想认识的延展性上获得健康成长,实现更好发展。争做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责任担当,充满良好意识的合格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胡建禄.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04-308.
        [2]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177-179.
        [3]王亮.基于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国际公关,2019(04):82.
        [4]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