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学科知识内容培养学科素养 ——以《左右》一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肖瑶
[导读] “学科素养”一词是2014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
        一、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生成“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一词是2014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在随后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标准中,出现了诸如美术素养,科学素养等名词,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标准中,几乎门门提及学科素养,如此,学科素养成为学科课程的核心目标。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
        随之推行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对学科知识内容的作用及其呈现方式和比重进行了深刻思考,就本文而言,将会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学科内容在学科素养中的根本作用和以学生学为主要思路的学科素养的养成。
        二、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科素养的依存问题
        在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中,知识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潘洪建教授的研究成果,将学科知识构成分为知识内容,知识形式与知识旨趣,内容包括一门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以及对该门学科的对象、范围、历史特点的反思。形式表现为一门学科的认知方式与表达形式。旨趣是推动知识创生的动力学维度。
学科素养指本学科的四基,四能与基本思维形式和方法,也就是学习者了解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科学的世界观以及能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知识内容在学科素养的形成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在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三、躬身教研与教学,知行合一
(一)、知识内容在学科素养形成中的根本作用
柏拉图所说“知识不同于意见,它是经过检验为真的信念”。学科素养的思维与表达,应尽可能采用学科的方式,而不是通俗的,日常的表达。教师在对知识内容的传达与解释过程中,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训练,才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科素养。这一点在我所任教的数学学科中有明显的表现,例如: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图中有鸟,鱼等植物和动物,用数学的学科思维语言来回答,便是有几只鸟,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或是左边有几棵数,右边有几棵树,一共有几棵树。在今天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的时代,人类知识呈现几何增长,但是无论学科发展多迅速,其基本概念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科的节点是知识内容的核心要素,构成学科素养的基底。
曾经一度我们因重视知识内容的教学,忽视知识形式而遭受批判。而同时亦不可只在理论上对学科素养关注,而忽视学科知识内容,知识即是素养的构成与核心又是素养形成的基础与条件,从知识构成入手肯定知识内容在学科素养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科素养的桥梁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以学生学为主要方式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而言,学科知识内容贯穿始终,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课堂会在隐性行为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真正做到归还课堂于学生,在人教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一课中,我所思考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环节二为游戏红红和黄黄。



手指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导入,带给学生熟悉的感觉。在轻松的氛围内开始系统学习,以明确的评价要点检验内容学习的有效性,在不断变化的左右位置中形成初步的数学学科素养,为空间概念打下节点,置同学们于具体情境,自己解决问题,是新课改的提倡与要求,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环节三

从知晓转向智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完备的环境,同学们回馈给我们各具特色的学科素养,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科学的呈现知识内容,才能享受知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升华学科情感。
环节四

纵观近年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有人固守理论,也有人沉浸于自我经验的光环之下,产生对改革的抗拒,而根据知识内容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课堂,是很实用的互助办法,在深度教研基础上的得来的经验才能真切的形成教育观。
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扎实才可育莘莘学子
着力推行新课改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效解决了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科形式和情感态度的关系问题,可以很好的在扎实的知识体系基础上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培养学科素养,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用评价的明确性确保了知识的扎实性,但我们依旧需要继续研究和解决如何更高效的完成课堂,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适度的升华环节,立足于本学科的学科素养生成。

        参考文献:
        [1]潘洪建.基于“三维知识”教学的学科素养提升[J].教育研究,2017,(7).
        [2]潘海燕.论教师的自我经验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7,(5).
        [3]徐冰鸥,潘洪建.知识内容:基本含义、教育价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2013,(9).
        [4]曹宝龙.PISA的学科素养定义的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