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指导能力的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   作者:张素
[导读] 幼儿园教学期间,区域活动在时间层面上所占比例较高
        摘 要:幼儿园教学期间,区域活动在时间层面上所占比例较高,虽然区域活动中幼儿具有着一定主动性,但借助于区域活动可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师的角色更倾向于引导者,引导幼儿参与到预先设计的区域活动,发挥出活动的育人作用。基于此,文章中对区域活动期间的教师观察及指导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提出,为进一步强化区域活动中教师价值的发挥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教师;区域活动;指导能力

前言:
        区域活动属于幼儿自主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幼儿的行为表现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在期间幼儿喜欢什么、爱玩什么游戏等均不确定,而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提供何种支持也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观察是教育行为的前提,全面的观察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可在此基础上提供其所需的服务,或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观察与指导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若没有充分的观察,则无法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可靠的判断。而有效的指导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或提升其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能力提升办法
1明确观察视角
        有部分教师认为,活动区活动期间并不清楚应该观察何种内容,多是在等待幼儿出现问题时辅助解决。能够发现的是,教师在区域活动期间缺乏有意识的观察,以及有效的观察目标[1]。缺少观察目标可能会引发的问题时,错误的解读幼儿的行为,为此也无法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此问题,认为应该将着手点放到幼儿身上,经由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去主动发现问题,并思考教学行为的不适宜性,由此来设计区域活动观察目标。
2有效分配区域活动时间与空间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对于建构区具有较大兴趣,但此区域可容纳幼儿的数量有限。若有其他幼儿也想玩则只能够选择其他区域,为此,在区域规划期间应该关注到其他区域空间的问题。为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可选择细化其他区域空间的措施。将构建区进一步规划成为搭建区与拼插区。搭建区域分布在教室门口走廊,准备的主要材料为木质积木与其他废旧材料。拼插区域分布在教室内提供垫子,幼儿可带着垫子随意选择位置及喜欢的材料进行拼插。此种规划方案能够发挥出室内外空间最大利用价值,同时也能够充分迎合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需求[2]。另外,在区域活动时间分配上也需要应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幼儿即将进入到小学,集体活动时间所占据的比例较大,为此区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有部分幼儿还未参与到活动中,教师便已经宣布活动结束。针对此问题,建议应用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在适当的主题背景下实现区域活动有效性及目的性。
3安静观察为幼儿提供选择机会
        区域活动中,建议教师更多采取自然观察方法,避免干扰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在探索学习时需要获取到教师的帮助,但并非代表着教师需要在任何情况下为幼儿提供帮助。在幼儿自由活动兴趣浓厚且积极投入其中的条件下,教师不需要对活动的进行干预,避免打断幼儿的思维。可充当观众安静地观察幼儿的行为,支持幼儿自主尝试与实践,并倾听幼儿之间的交流,掌握不同幼儿的兴趣点。
4科学作出观察判断
在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充分观察后,需要作出正确的观察判断。

首先,对整体活动区情况的判断。案例1:有几个幼儿合作完成纸杯的手工制作,但场地有限,区域空间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判断活动区域配置合理性。案例2:班级中经常有几名幼儿游离在区域活动之外,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是否充足,种类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
其次,对某一个活动区域中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评价。可经由记录下的观察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具体为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判断材料提供是否存在问题;从幼儿与材料互动期间判断幼儿行为的经验如何。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提升办法
1灵活应用多种指导方式
        在区域活动期间进行幼儿指导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干预方式,具体可选择的指导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榜样式指导方式。具体为,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同时应用同样的材料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行为,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互动式指导。教师可用合作伙伴、幼儿邀请者、自主扮演等角色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经由与幼儿角色的互动,发挥出指导的效果。第三,垂直式指导。若教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违规情况,或是几个幼儿出现争执与攻击等危险行为,需要用教师身份直接干预活动,对幼儿行为给予直接的指导[3]。
2指导期间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以引导与鼓励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差异化指导。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教师则需要在此期间观察幼儿的差异,对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而干预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3加强区域活动后的经验总结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与经验总结对于提升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由活动后的评价促使幼儿了解到在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问题,也可让教师的经验不断累积,为后续活动的组织及干预提供参考。例如,猜谜语活动中为何不能够提前泄露谜底、陀螺在旋转后为何会摇摇摆摆等。在活动总结中可辅助幼儿进行回顾与思考,对于培养其表达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幼儿教育期间,基于幼儿年龄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需要合理地分配出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可自主参与其中。在区域活动期间,幼儿作为主体存在,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或某种需求给予处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需要避免在不恰当的时机干扰活动的进行,经由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在出现问题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其原因在于,过度干预不利于对幼儿独立思维的培养,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郭秋霞,邬思勇.民办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9(006):222-225.
[2]林峰.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19,04(4):36-38.
[3]叶小红.不做孩子的"刷评师"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提升的策略支架--叶小红:走向视域融合——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3(004):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