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对于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科学在知识构架、内容特性、认知导向上更为偏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其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储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核心素养要求的渗透与融合,以促使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知识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科学课;融合;发展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综合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板块,具体涵盖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方面。对于正处于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培育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加强其核心素养培养,并将其渗透、融合至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既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增强。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很多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时,往往停留科学现象表象的了解、基础科学知识内容的灌输与传授等层面,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久而久之,学生深入挖掘事物本质,全面提升科学思维的意识与能力也渐渐被弱化。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新时代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并将核心素养培育置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关键位置,根据学情、设定教情,切实优化教学措施、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充分拓宽教学路径,进而带动学生在深度学习、科学研判、探究体悟、交流互动中不断增强其核心素养,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借助科学质疑设问,增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
受到自身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知识构架不够完备,理解能力比较欠缺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新知识、新事物时,普遍有着很强的探究欲与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科学质疑设问的融入,让学生结合不同问题、针对认知困惑,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科学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给予了保证。教师在小学科学课进行质疑设问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关注,并做好研判和考量,在切实契合学生“最近发现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组织探究,进行指导,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应该充分兼顾教学内容,并将具体知识、问题、内容等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关联起来,且不断减低难度和起点,让学生在“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状态下踏寻问题内涵、本真,实现学习、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切实关注学生实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并能集中精力、专注探索,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学习科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增强自身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优美音乐,并设问:这么优美的音乐是怎么产生的?伴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热情的高涨,教师再次设问:大家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创造的吗?这么悦耳的声音,你们能找到它的发声部位吗?结合一个个探究性问题,学生自会通过自学、借助思考去探索、学习,其自主思考意识、科学探究精神便于无形之间得到增强与提升。最后,经过学生深度自学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我们可以用哪些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与一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以切实激发、调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情境驱使协作探究,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在和谐、欢悦、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内,很多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会得到切实增强。,应该,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丰富、多样、灵活的教学生态内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动手热情,为确保动手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一是融入科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很多带有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科学故事,都可以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进而让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开展动手实践产生强烈欲望。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中,应该加强对科学故事的融入,以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探索欲望刺激下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主动投身科学学习。二是利用合理假设,激活动手兴趣。科学的问题假设,会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想象的意愿,为动手实践给予了保证。教师在不同科学知识教学时,应该尽量尝试将不同知识转化为假设性问题予以呈现,并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和交流,多鼓励学生用动手探索的方式去论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互动的增强,其科学探究精神的培育也会于无意识之间得到更好实现。
三、依托实验激发实践创新,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处于小学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对于诸多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向往、新鲜感,教师应该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组织教学活动,预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一是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尽量围绕学生需要去设计、去落实,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动手机会、探索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科学知识内涵,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二是积极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知识特点,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融入大自然、进入校园内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形态变化,了解生活中事物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养成借助所学科学知识认识自然、了解生活的意识,为切实激活其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其科学核心素养而提供助力。
四、结论
总之,以小学科学课为载体,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符合新课改要求、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又顺应新时代小学科学教学的导向与需要,更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现状与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该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加强对教学策略、方式、手段的优化和革新,教学内容、路径、形式的延展与拓宽,以促使学生在协作交融、质疑设问、情境引导、实践探索、科学实验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提升,为促进其核心素养培育、综合能力提升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朱敏,元红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7-248.
[2]李刚.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9.
[3]陈月明.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1):33-35.
[4]刘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9(2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