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李聪聪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7期   作者:李聪聪
[导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在当前社会形式下,群众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较为丰富,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闪耀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反馈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生活的镜子、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纽带。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展开探讨。
                                                                            李聪聪
                                           (茌平县菜屯镇人民政府 山东 聊城 2521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在当前社会形式下,群众文化是精神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较为丰富,内容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闪耀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反馈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生活的镜子、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纽带。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展开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传承;发展
        引言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且涵盖面较广,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更能体现出我国从古至今的精神文明。创新群众文化,不仅可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效率,更能传承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精神带动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在百姓长久以来的生活中引申出来的文化形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与光辉的,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劳动人民的实践与创造,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从古至今我国很多的民间艺术都融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通过保护与传承延续至今,生生不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最为普遍的便是民间音乐以及民间舞蹈,人们在生活与劳动之中,为了化解劳作的单一与枯燥,利用歌声作为工作之余的调剂。与此同时,很多民间舞蹈的动作灵感,也都来源于民间劳作中的动作。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其目的便是为了消除劳动人民工作的疲劳,为改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渗透到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新层面,在不同时期会源源不断地更新出新型的内容。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现有的问题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选择性更多。但就当前情况来看,人们在选择文化活动时,基本以个体满足获取成就感,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群众文化的结构已经向着多元化模式发展,但这样的发展也为群众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愈发注重自主独立意识,导致了当前时代中群众的审美不一,且极具个性化。而对于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来说,由于活动开展缺乏多元化观念,且活动形态与活动形式较为陈旧,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中人们的具体需求,因此使得传统群众文化活动逐渐被群众所遗忘。同时,群众文化观念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群众的文化活动结构无法统一,在这样的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活动理解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群众文化必须改变这样的现状,才能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策略
        3.1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是在民间形成,但是发展与传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具有积极作用。2005年5月20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众多传统节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这些节日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同年,政府又提出建立传统节日示范基地,组织人民群众参观,感受传统文化底蕴。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支持,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政府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基金运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等,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和保护固然值得称赞,但是要把握一定的限度。每个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由专业人士着手具体事宜,政府不要过多干预,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3.2凸显文化馆的群众服务功能
        要提升文化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提升和凸显文化馆在群众中的服务功能,只有群众满意和认可,文化馆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引领群众文化走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因此,文化馆首先应当在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将自身的服务内容结合群众喜好进行调整,使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工作能够更加贴合群众的需求,满足群众期待,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众参与到文化馆组织的文化活动中来。其次是要提高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服务质量。文化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保证内容充实完善,还要确保为群众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这样才能使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使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从而使文化馆主导的群众文化活动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3.3完善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方式大部分是口传心授,因此,要加强对传承人保护的制度建设。近年来,国家对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对传艺给予很多扶持。但是,这些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非遗的保护、传承问题。每一个名录项目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项目代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杰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完整地掌握该项目的特殊技能。因此,要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努力培养后继人才。项目代表传承人的认定既是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又肩负文化传承的义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传承人保护的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和科研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普及与提高、普及与传承的良性循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实践中不断科学化并得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刚起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大众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社会化传承”的保护模式。
        3.4把握社区文化基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动频繁的群居生活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感情淡泊。这种环境下,民俗文化活动主要以家庭为主,无法实现有效传承与发展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动员全社区的居民,同时发挥政府的牵头与引导作用,使全社区的居民参与到民俗活动中。这样既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又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素质,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作用。以往的社区民俗活动,居民只是以观众的身份参与其中,居民的之间的沟通少,并且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总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现代化民俗文化活动,鼓励居民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打破家庭局限,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值得注意的是,社区民俗活动尽量避开特定的节日,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欢庆节日的集体活动,居民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共享特色家乡食品,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
        结语
        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文化馆的作用,必须加强文化馆的社会宣传工作,凸显文化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文化馆的综合服务体系,使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杨苹.如何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9(03).
        [2]陈海波.浅谈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作用及发挥[J].青年文学家,2020(09).
        [3]刘桂荣.浅析发挥文化馆(站)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