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 崔云琪 焦健
(吉林大学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12)
摘要:狐妖作为中日妖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日狐妖形象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异同,存在异同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妖怪视角下的狐妖形象的中日比较,分析了导致两国狐妖形象的异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因素。
关键词:中国;日本;狐妖
一、中日妖怪概念
(一)中国妖怪概念
中国妖怪的概念,从古至今是有一定变化的。
汉语在古代都是单音节词,到现代才发展成双音节词。“妖”可以和很多字组合,如:“妖精”“妖魔”“妖孽”等词。而“怪”显然不具有这样的造词能力。因此,妖怪一词的含义,在古代其实就约等于妖的含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8版)对“妖”字的解释是:“①艳丽,美好。②古时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东西或现象。又,害人的怪物”。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妖怪的解释是:“神话中形状奇怪可怕、有妖术、会害人的精灵”。可以发现,到了现代,妖怪一词的含义是有所缩减的。
针对妖怪这一概念,有研究者选择了具体化的具象解释,也有研究者选择了广泛化的抽象解释。
孙见坤主编的《中国妖怪大全》认为,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与事物,都可以称作“妖怪”。王元胜在《唐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中认为,妖怪是:“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具有超自然力或者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和无生物。它们常幻化人形、参与人事,且祸害人类”。熊宝莹在《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中认为:“妖怪,也叫精怪、妖精、精魅,是人们观念中的,常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为原形的,具有超自然能力或人格化的超自然力量”。秦娟在《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中认为:中国的妖怪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一切怪异反常的事物和现象”;狭义上,指的是“日久成精,获得了超自然能力的动物、植物和无生物”。
综上所述,中国妖怪的概念可总结为:(1)各种反常怪异的现象(2)各种自然物幻化而来的精怪、妖怪。
(二)日本妖怪概念
明治时期的井上圆了开启了日本现代意义上对妖怪的研究。他在《妖怪玄谈》中定义了妖怪的概念,即“大千世界中,存在的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现象,被称为妖怪或者怪象”1。
民族学者柳田国男在著作《妖怪谈义》中提到,妖怪是失去信仰而零落的神2。他把妖怪和幽灵作比较得出了妖怪的相对概念。首先与幽灵到处漂游不同,妖怪出现的场所是固定的;第二个区别是不像幽灵那样以某个人为寻找的目标,妖怪不选择特定的对象;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是妖怪大多出现在清晨或傍晚时刻,而幽灵会在深夜出现。柳田国男从妖怪、幽灵、神的角度论述了妖怪的相对概念,虽然某些观点并非完全符合现代妖怪的特征,但为笔者思索妖怪与幽灵、神之间的联系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小松和彦在《妖怪学的基础知识》中阐述了妖怪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他认为,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妖怪是与不可思议、神秘、奇妙、可怕等形容词有联系的现象或存在3。但是在他看来,只有这点还不足以称为妖怪。他认为所谓的广义的妖怪定义是,只有当这些事件、现象被视为由超自然的现象介入产生的时候,才被视为妖怪4。从狭义的妖怪概念来看,划分妖怪现象需要根据人们对待妖怪的不同态度来区别。人们把希望出现的,被看作吉兆的那些神秘的妖怪、怪异现象作为神灵祭祀;而那些不希望出现的、被视为凶兆的神秘怪异、妖怪现象则不会被当作祭祀对象。而狭义的怪异、妖怪形象或是存在就是:由没有被祭祀的神明引起的,不被期望发生的怪异、妖怪现象5。
二、中日“狐妖”比较
(一)中国典籍中的狐妖形象
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选取古代志怪小说、笔记小说的三部代表作:宋代《太平广记》以及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故事作为材料,对中国典籍中的狐妖形象加以总结归纳。
中国典籍中的狐妖形象的总结分为以下三部分:狐和人类社会关系密切、狐与人类和平相处、狐与人类发生冲突。
1.狐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狐狸作为一种生活中较常见的动物,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中国典籍中的狐妖也与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狐妖不是在“天庭”之中遗世独立的一群与人类毫无关系的妖怪,而是确确实实与人类发生联系,或害人、或益人的一群妖怪。
关系的密切性体现在与狐妖有关的篇目的数量上,不论是《太平广记》还是《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与狐妖有关的篇目都有几十篇之多,占比也较高。这足以说明狐妖在古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分量和地位。
关系的密切性还体现在以人的视角描述狐妖上。在《太平广记》和《聊斋志异》中,直接以狐妖为主题、为标题的故事较少,大多是以人物名为标题,讲述主角人物与狐妖的互动过程,狐狸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配角作用。例如《太平广记》中的《张简》《李参军》,《聊斋志异》中的《秦生》《马介甫》等,都体现了这一创作方式。而《阅微草堂笔记》则有所不同,直接以狐为标题的故事很多,如《狐语》《雅狐》等,并且故事结局大都想要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或者宣扬佛道儒的思想。例如在《薰狐人》这一故事中,狐群抓住了专门猎杀狐的捕狐人却没有杀他,只是叫他不要再来这里,因为狐群如果杀了他还会有更多的捕狐人来到这里,就永无安宁之日了。阐释了有力量的人不用尽力量才可以保持威胁的道理。这体现了作者的“狐妖主角”观念,也说明了狐狸、狐妖已经深入进人类生活,“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关系的密切性还有一点值得探讨,那便是狐妖故事中的狐妖的“家族性”和“社会性”。人类自身在家族和社会中生活,在收集和创作故事时也给狐狸安上了家族和社会。这一点在《聊斋志异》中展现得很明显。在《鸦头》这一故事中,狐妖甚至经营起了风月场所,有老鸨和娼优的冲突场面。而在《萧七》这一故事中,则详细地描述了狐妖上至老奶奶下至小妹的家族关系。
2.狐与人类和平相处
与一般人印象中的狐妖只会为非作歹不同,《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狸、狐妖形象要更为复杂也更显正面。
在《聊斋志异》中,除了少数劝解人们不要过度淫乱的狐妖故事是悲剧结局外,多数狐妖故事的结局至少不是负面的。《聊斋志异》中的狐妖故事的通常模式是“书生遇美人”,而其中的美人实际上多为狐妖,但它们没有伤害书生,也没有伤害他人,一般是“和平相处”的故事走向,结局一般是与书生欢好一段时间后离开。
在《郭生》这一故事中,狐狸、狐妖不但与人类和平相处,还给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这一好处并非金银珠宝。狐狸与郭生在故事中是师生关系,狐狸帮助郭生顺利考取了功名。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也大多如《雅狐》《雅狐康默》一样,书写了狐狸、狐妖的正面形象,很多故事把狐放在人之上,以此来讽刺人之恶。
3.狐与人类发生冲突
《太平广记》则与上文两书相对,负面故事较多。如《张简》之中狐妖幻化成鬼吓人,《王贾》之中幻化成死者欺骗其家人,《崔昌》之中幻化成人吃人等等。都显示出了狐妖幻术高明、有附身能力,欺骗性强、隐蔽性强、动作快等特点。
就冲突的形式来看,靠附身、幻术“小打小闹”的居多,但也有描述“人狐大战”的故事。《胡氏》一文讲述了狐妖向一巨商人家女儿求婚不成,与巨商家族爆发冲突的故事。其中的“战争场面”描述得极尽夸张,将狐兵描述成“或骑或步,或戈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的“英勇战士”,而“战争”之后,观察狐兵兵器,却又变成了一堆没用的黄蒿杆子。对于人狐战争场面的描写,一方面体现出冲突的极致是战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把社会性融入狐妖故事的努力。
(二)日本典籍中的狐妖形象
1.狐和人类和平共处
狐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呢?人又是对狐以及被认为是狐妖的怪异现象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在日本民间故事中,狐可以化为人类女子,自称父母无依无家可归,在和人类青年相识后相恋,彼此幸福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消失。但这类故事在日本民间故事中所占比例并不大。而更常见的一种故事类型是狐的报恩。例如,在《新美南吉童话集》中的《小狐狸阿权》6这一童话故事中,小狐狸因为后悔自己偷走了渔网中的鱼而使得捕鱼人的母亲抱着未满足的心愿去世,每天都把收集来的栗子和果实送给农夫作为偷走他的鱼的报答。这种报恩型的故事在日本民间故事中十分常见。
2.狐和人类发生冲突
在日本民间故事中,人与狐的矛盾常常表现为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例如,《与山相关的怪奇百物语》7提到,狐狸本住在森林里,由于人类大量开垦土地破坏了森林,狐的巢穴也被破坏,狐狸们无家可归,不得已才向人类倾诉苦衷,希望人类能给他们建造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于是人类建造了祠堂和神社来祭祀狐狸。
《江户动物民话物语》中的《狐的复仇和关东平家一门》8讲述了人捉弄狐狸后,狐狸报仇的故事:权八是一个卖鱼人,一天他跟往常一样卖鱼,在路上看到了四只正在睡午觉的狐狸一家,便用石头砸他们想要恶作剧一下,但之后他遭到了狐的报复,接连遇到各种怪事:晴天突然下雨,桶中的鱼也无缘无故消失了。
大致来看,人类对狐,一般是不抱有善意的,或是因为狐难以掌控的神秘感到不悦,或是因为狐狡猾机敏的性格感到不安。相对的,从对狐狸的描写中可以窥见,虽然狐喜欢捉弄人和恶作剧,但不管是报恩还是报仇,都可以看出在人们的印象中,狐的本质依然是天真善良、淳朴可爱的。
(三)中日狐妖形象异同
通过前面两小节对中日典籍中狐妖形象的讨论,笔者发现,中日的狐妖形象存在很多相同点的同时又有很多的不同。
1.中日狐妖形象相同点
(1)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无论是在中国典籍中还是在日本典籍中,狐妖基本上都和人类社会直接或间接有着联系,很少出现整个故事只有狐妖的情况。并且,中日对狐妖拥有着相似的印象:幻术高明、有附身能力、欺骗性强、隐蔽性强。狐妖进入人类生活,有和人类和平相处的,也有与人类发生冲突的。狐妖这一形象在中日民间故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懂得报恩
在整理狐妖形象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中日狐妖故事中狐妖报恩的故事占比较高。比如:中国方面《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很多描写了狐狸居住在人类家中,然后给人类送钱财和食物作为回报的故事;日本方面也有童话故事《小狐狸阿权》,讲述了狐偷走人的鱼之后送栗子等果实作为回报的例子。
2.中日狐妖形象不同点
(1)中国狐妖有等级,日本狐妖无等级
中国的狐妖就像人类一样,有一个自己的社会结构,有上下级之分和尊卑之分。比如,在《阅微草堂笔记》的《狐婢绿云》一故事中出现了狐社会中的婢女;《狐斗》一故事中出现了狐领导者和狐之间的战争;《狐教子弟》一故事中出现了狐鞭打、教导子弟的内容等等。此外,还有很多故事里出现了老狐带领一群小狐的情景。
另一方面,在中国,狐的年岁长幼和道行深浅也体现了这样一种等级划分。如《太平广记》中《说狐》一文提到“狐狸活五十岁就能变成妇人,一百岁就能变化成美女,变化成神巫,或者变化成为成年男子与女人发生性行为,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善于盅惑迷人,使人丧失理智。狐狸活到一千岁就能和天沟通,叫做‘天狐’”。根据这样一种等级划分,人类对狐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前面说到的狐仙通常是活到了一千岁的狐狸,因为它们能通天,人们也就对其敬而奉之。
然而,从笔者搜集到的日本的狐妖故事来看,日本狐妖中并没有明确的等级之分。
(2)中国狐妖常幻化成人,日本狐妖极少幻化成人
在阅读完搜集到的中国狐妖故事后,笔者发现,几乎每个故事中狐妖都变成了人形,或男或女或老或幼,甚至还有刚开始变成女人后来又变成男人的情况,例如《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媚老翁》。其中,最多的情况还是狐妖变成女人,而且通常是变成美女,这与我们中国人常把勾搭男人的风流女子称为“狐狸精”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比来看,日本的狐妖故事里的狐妖通常是以狐的原形出现。
(3)中国狐妖故事教化的作用更明显
不论是《聊斋志异》、《太平广记》还是《阅微草堂笔记》,都有很多讲述了男人被狐女媚惑的故事,从大多数都是悲剧结局来看,这是在警示男性别轻易屈服于女人的美色。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语》(狐占人书房捣乱,谁都不怕却怕孝顺的女佣)警示人们要做个孝顺的人,《贞狐》(一美女为与男子偷欢向外人冒充身份为狐女,却被真正的狐狸精骂她侮辱了自己的名声)讽刺那些享受风流、撒谎成性的人,《被创之狐》(狐精诱惑妇女被道士封在坛子里,却被无知小孩放了)阐释了“自古以来,竭尽全力眼看将要成功却败于无知者的手”的常态等等。狐妖似乎成了人们告诫和训导后人的媒介。但是,日本狐妖故事教化作用很弱,只有“不要被狐妖迷惑”这类基础性的教化作用。
(四)中日狐妖形象异同分析
1.自然因素
(1)狐的生存环境
狐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不论是在森林,沙漠,还是田野,都有狐活动的轨迹。因此,狐作为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被人们熟知。而日本列岛南北狭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样的地理环境也给狐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因此,狐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有很高的出镜率。
(2)地理位置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古代,由于文化的传播,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文化中的狐妖形象的影响。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中日文学中一些狐的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九尾狐这一形象从中国流传到日本之后,在不同的朝代拥有了不同的化身。在中国的传说中,妲己是著名的妖姬,她由九尾狐幻化而来,仗着商纣王宠爱为非作歹,最终使商朝走向覆灭。在日本传说中,也有九尾狐幻化为人蛊惑朝纲的传说。平安时代末期,鸟羽上皇持政期间,有一女名为藻女,因生得貌美,又才艺双全被钦点入宫并被赐名为玉藻前,进宫之后,很快她便获得了鸟羽上皇的信任和宠爱,后来天皇得了怪病卧倒在床,大臣们因此开始怀疑她,请人暗中占卜发现玉藻前是由九尾狐幻化而来的妖怪,玉藻前知晓后便逃离京城,躲避在远方。根据江户时代的传说,日本九尾狐来源于中国九尾狐,她借助遣唐使来到了日本并化身成了绝世美女玉藻前。从这点可以推断出,在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后,玉藻前这一形象和中国的妲己一形象联系起来,成为了九尾狐妖的新化身。
2.人文因素
(1)作者身份
笔者认为,中日狐妖形象有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狐妖故事的作者身份不同。
中国的狐妖故事多为文人书生创作,而日本的狐妖故事则以民间收集整理为主。作者身份的不同,使得中国狐妖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没落书生等文化人身份,而日本狐妖故事的主人公则多为农民、渔夫等传统生产者身份。中国的故事情节以美女狐遇书生的模式为主也体现了书生群体对于所谓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幻想。
日本的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也较少。笔者认为这些故事由民间收集整理而来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是农民、渔民的生产生活较简单、文化程度也较低,不足以支撑更复杂的故事创作。
(2)政治思想
笔者认为,中国狐妖故事中狐妖有等级的这一设定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有密切联系。
众所周知,中国自秦朝便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各项官制等级也是十分显明。这项政治制度体现了很强的等级思想,不论官员内部还是群众之中都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这使得等级观念深入中国人心,其中文人群体更是等级观念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至《太平广记》成书的宋代以及《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出版的清代,这种等级观念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文人创作者也自然将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区别安置在狐妖家庭、狐妖社会之上了。
而日本的政治制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至7世纪大化改新才走上了建立律令国家的道路,之后又历经院政期、战国期、幕府主政时期,其政治发展脉络同中国古代有较大差别。
故笔者认为,对等级制这一政治思想的重视使得中国狐妖故事中狐妖也有了等级,而日本的故事则选择从更“自然”的角度描述狐妖,所以狐妖故事中较少出现等级制等“人化因素”。
(3)文化传统
笔者认为,中国典籍中狐妖故事大多数都具有说教作用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分不开的。
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自古以来,我们就善于以他人为鉴,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读书是一件仅限于读书人之间的活动,平常老百姓是很少读书的。所以,中国典籍里的故事也主要是为读书人而写。中国古代官场,几乎是读书人的天下。皇帝在进行国家管理的时候,也是先从读书人下手的。于是,皇帝常把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加入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书人。
因此,通过故事说教既体现了中国人的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习惯,又完成了撰书者管理国家的义务。
(4)自然观
笔者认为,中国的狐妖故事中狐经常幻化成人形而日本的狐妖故事中狐很少幻化成人形与两国的自然观不同有关。
在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常常以人为中心,而日本人则常把自然放在第一位。
中国古代向来认为,“人定胜天”,人是可以战胜自然的。我们所熟知的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故事都是很好的例子。
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日本人都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心理。另外,日本人相信万物皆神,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当作神灵一般对待,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对待自然。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日本人是以自然为中心的。
因此,在狐妖故事中,狐作为一种自然物,中国人会更愿意让其化成人形与人接触,而日本人则会更愿意让其以其自然状态下的形象与人接触。
结论
综上所述,狐妖形象的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中日的狐妖都直接或间接与人类社会有联系,狐妖和人类之间或和平相处、或发生冲突,纠葛甚多。虽然中日的狐妖都和人类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人类社会对中日狐妖社会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首先,在中国,狐妖社会跟人类社会一样,有一个自己的社会结构、有上下级之分和尊卑之分,并且狐妖的年岁长幼和道行深浅的不同也影响着狐妖的等级。但是在日本,狐妖社会则没有这么明显的等级划分,最多只有家庭长幼尊卑等级之分。另外,中国的狐妖经常幻化成人,但是日本的狐妖极少幻化成人。最后,中国的狐妖故事往往教化作用更明显。
中日狐妖形象的以上异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从自然因素上来看,中日的自然环境都很适合狐生存,所以人类能够经常与狐打交道,狐在人类社会的登场率也就很高。另外,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之中,相互之间的文化碰撞与冲突也有很多;(二)从人文因素上来看,文化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宏观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微观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根深蒂固,这种鲜明的等级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书籍内容自然也不例外。此外,中日在自然观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强调人大于自然,与之相对,日本则强调自然大于人,因此在撰写狐妖故事的时候,中国人会以人为中心,让狐妖幻化成人与人发生联系,但是日本人会以自然为中心,让狐妖以其自然状态下的形象与人发生联系。最后,中国人习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撰书者也常为了服务于政治融入一些统治者的管理思想,因此,中国的狐妖故事教化作用更突出。
参考文献:
[1]孙见坤:中国妖怪大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2]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小松和彦:妖怪学の基礎知識 [M]. 東京:角川学芸,2011
[4]熊宝莹: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5]秦娟: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6]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7]千葉俊二(编),新美南吉(著):新美南吉童話集 [M].東京:岩波文庫,2000
[8]井上円了:妖怪学全集1[M].東京:柏書房,1999
[9]柳田國男:妖怪談義[M].東京:講談社学術文庫,1995
[10]窪田明治:江戸動物民話物語 [M]. 東京:雄山閣,1971
[11]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1 笔者译。原文为:宇宙物心の諸象中、普通の道理を持って解釈すべからざるものあり。これを妖怪といい、或いは不思議と称す
2 笔者译。原文为:お化けを前代信仰の零落した末期現象ということは、私の発明では無論ない。
3 笔者译。原文为:文字通りに理解すれば、不思議な、神秘的な、奇妙な、薄気味悪い、といった形容詞がつくような現象や存在を意味する
4 笔者译。原文为:そうした出来事・現象を「超自然的なもの」の介入によって生じたと見なすとき、それは「妖怪」となる
5 笔者译。原文为:祭祀していない神々によって引き起こされた、どちらかと言えば望ましくない怪異・妖怪現象のことなのである
6 周龙梅 彭懿译。日文标题为:『ゴン狐』
7 笔者译。日文标题为:『山の怪奇百物語』
8 笔者译。日文标题为:『狐の復讐と関東平家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