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应始于儿童期 刘伟娟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7期   作者:刘伟娟 黄益民
[导读] 摘要:心血管病主要包括血压高、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该病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过对其致病因素的分析发现,这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从儿童期到成年期存在"轨迹"现象,应从儿童期开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通过及早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控制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效果。基于此,本文就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应始于儿童期进行
                                                                刘伟娟 黄益民
                                        (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心血管病主要包括血压高、血脂高、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该病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过对其致病因素的分析发现,这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从儿童期到成年期存在"轨迹"现象,应从儿童期开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通过及早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控制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成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效果。基于此,本文就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应始于儿童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儿童期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儿童在饮食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儿童少年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从而导致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肥胖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并且为成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必要及早进行干预,减少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一、儿童时期导致成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就当前临床中针对成年心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分析得知,成人肥胖是引发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说肥胖对身体的许多负面影响在一生中不断起着作用,包括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据研究,儿童期肥胖与成年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儿童中发生早期动脉硬化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而且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最早从两岁就开始了,这也是心脏疾病发生的第一步,由此可得知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变化发生在童年早期,从儿童时期加强对成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尽早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变儿童生活方式,减少成年心血管疾病对其自身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肥胖儿童心血管损害的发病机理
      (一)脂类代谢紊乱
        对人体脂肪组织进行分析可得知其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三酯,而甘油三酯是从血液中转运而来,当脂肪组织在逐渐的形成过程中,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也会大大提高,高脂血症也会随之出现。而且大多数的肥胖儿童一般会存在胰岛素抵抗,主要是因为肥大的脂肪组织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由于单位面积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因此肥胖时胰岛素敏感性可比正常时降低5倍,而受体数可减少10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儿童会进一步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使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障碍并使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减少。
       (二)心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直接受损
        儿童的肥胖还会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得到症状,具体表现为体内舒血管物质分泌减少,血管平滑肌对舒血管物质反应性降低。还有一部分儿童的心血管细胞膜转运功能存在缺陷,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细胞内外钠-钾交换减少,钠-钙交换增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引起血管收缩,最终使得儿童的血压升高。
       (三)血管内皮形态及功能变化
        当肥胖儿童的心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害时,其会出现缩血管物质的增加,舒血管物质相对减少的情况,在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等介导下,内皮细胞损伤后会导致内皮细胞开始表达多种黏附因子如VCAM-1、ICAM-1、P-选择素等,调节血液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的黏附。

在以上综合作用下,血管壁泡沫细胞的堆积和脂纹逐渐形成,并且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在特定的病理条件之下还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等炎症因子,这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如不加强干预,就会导致炎症反应形成不可逆的改变。
      (四)脂肪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
         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脂肪细胞因子是促进脂纹和纤维内膜斑块的形成的关键,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心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三、肥胖儿童心血管损害的早期干预
        儿童肥胖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虽然说实儿童肥胖率与父母肥胖有明显的关系,并认为肥胖的遗传度约占1/3,其余的2/3为环境因素,但是归根究底,儿童肥胖的如发生、发展还是遵循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能量储存增加→体脂累积→肥胖的生理机制。简单地说,儿童肥胖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和总热量摄入过多,因此在针对肥胖儿童心血管损害的早期干预中,必须要从以上两点出发才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一)对肥胖儿童加强饮食管理
        饮食上应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使其饮食结构应该保证技能生长发育及基本营养所需,又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尤其是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并提高蛋白质的摄入。但是当前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甜食、饮料、油炸食品等成为儿童的主要食物来源,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营养摄取,导致肥胖症的出现,因此应该改变其饮食结构,具体来说应该保证其饮食结构为高蛋白占30%~35%,低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40%~45%,而且一些体积大又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事物更能够满足儿童食欲且不会超出热量摄取的范围。
      (二)加强肥胖儿童的能量消耗
         针对儿童总热量摄入过多的问题应该加强其能量消耗,就当前儿童的行为来说,其能量的消耗主要依靠平时的体育锻炼、体力活动等一些活动力度较大的行为,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电视、电脑、手机游戏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儿童日常的活动基本就是在室内看电视、玩游戏,这也是因为当前的父母工作较忙,缺少时间与精力带儿童出现活动,使得大多数儿童因为能量消耗不足而导致脂肪堆积出现肥胖症。基于此,必须要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加强运行来预防肥胖症,应选择一些能促进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如晨间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达到控制体重、增强体能的目标,从而预防儿童心血管受到损害,预防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四、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
        儿童期的肥胖症加剧了其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而且近几年来,全球儿童的肥胖情况越来越严峻,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并不利,因此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策略。一是要长期与多元干预策略相结合,根据地缘的差异性和饮食行为习惯的不同及不同种族、民族人群,筛选出影响青少年肥胖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给予长期和连续性的跟踪干预研究,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二是要加强儿童青少年时期预防干预,由于儿童时期的总胆固醇水平和成人后冠心病的发生紧密相关,在肥胖青少年儿童时期就应该开始实施心血管预防计划和执行干预方案,降低青少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发生概率;三是要加强健康教育与运动知识的宣传,可以在校园或者社区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和社会对肥胖青少年儿童心血管疾病发病危害的关注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恶劣影响,该病属于慢性疾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基于对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可以明确该病的预防应该始于儿童时期,尤其是重视起儿童肥胖症对该病的影响,必须及早的进行有效干预,降低肥胖对儿童心血管的损害,从而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劳林江,章丽燕,杜立中.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期心血管功能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3):349-353.
        [2]Buscot MJ,Thomson RJ,Juonala M,侯冬青.儿童及成年期BMI变化特征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11):1145.
        [3]席波.关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成年期心血管疾病[J].中国学校卫生,2016(10):1441-1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