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余瑞彰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7期   作者:余瑞彰 嵇卫芬
[导读] 摘要:过去,人们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类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各类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社会发展。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而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提升环保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余瑞彰 嵇卫芬 
                                      (瑞安市环境监测站 浙江省 温州市 325200)
        摘要:过去,人们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类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各类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社会发展。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而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提升环保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要性;措施
        1 前言
        经济建设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知不觉间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观念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把经济效益看得越来越重,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时候,环境效益渐渐被忽视,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这样的转变使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人类和环境的矛盾越发尖锐。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生态文明建设就变成了刻不容缓的社会建设项目。这就给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流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
        2 环境监测概述
        2.1 环境监测概念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对区域环境内能够体现环境质量水平的物质进行检查监测,并结合现场检查监测结果,对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环境规划、管理等工作提供良好依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环境监测部门接受相应任务,然后安排专人到现场获取必要的信息、数据,结合现场采集的信息、数据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及工作计划,相关负责人对监测方案及工作计划进行相应审核,最终确立适宜的方案。最后,安排人员收集样本,获取测量数据,对所得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的深入分析。
        2.2 环境监测特点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首先是针对土壤、大气、水等体系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采集;其次是对采集回来的样本、数据、信息等内容进行处理、分析,并出具环境监测报告。所以,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工作,其最终的目标是确保环境污染问题处于可控范围,并在污染问题出现之初就开展治理工作,确保彻底解决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具备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全面性是针对监测对象、手段来进行分析;而连续性是对环境污染控制周期进行分析。只有保证开展持续不断、全面综合的监测工作,才能获取更为科学的数据,以便为后续环境质量变化、发展评估等工作提供良好依据。
        3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同时,出现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不仅需要关注经济规模的发展状况,还要注意关注发展期间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促使生产、经济共赢,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而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针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检查、监督,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环境监测工作,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标,最终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2)许多方面都能充分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期间,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规划必须建立在城市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进行环境测试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从而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首先,环境监测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环境信息、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基本的资料依据。在当前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时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合理的环境监测能够获得有效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则是保证城市规划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应注意将环境监测工作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密切结合。
        3)各行各业的发展形式趋于现代化,这一现象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的威胁。从长远来看,这些不利因素将对我国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同时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也明确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充分结合,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也要顺利发展。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部分行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噪声、尾气、废水等。部分制造业存在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还对人们的健康及生命构成威胁。在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些污染源和生态因素,掌握污染源的产生、发展规律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但这都需要以环境监测数据为参考依据。因此,加强环境监测,为改善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基础。此外,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相关措施的实施效果也可以通过环境测试来监测。因此,当前控制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控制、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确保环境污染防治操作性更强。
        4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4.1 监测污染物
        工业污染物当中,硫、氰、硫化氢、铅、镉等都会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虽然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但相关结构并不理想。而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要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大气、水体的污染问题加快治理脚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及修复工作力度。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的环境监测提供依据,通过采集监测样本、数据、信息等内容,掌握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发展、影响,形成完善的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推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4.2 提供规划参考
        根据长期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对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容量问题进行掌握,如:城市污染物容纳的最大负荷、环境自净能力及程度等。这些要素均可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良好的规划依据,参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严格、有效的总量控制,合理开展环境状况预测,确立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方针,对未来发展的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水平、布局等进行管控,压缩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项目、企业发展空间,有意识地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质量。
        4.3 降低环境治理成本
        传统模式只能获取存在一定偏差的环境质量信息,而在实际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区域整体环境进行深入治理,造成环境治理工作成本偏高,而借助各类环境监测手段,则能改变这种局面。环境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后续治理工作提供指导,确保环境质量工作的针对性更强,尽量减少全面治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环境质量工作成本。
         4.4 预测环境变化状况
        由于不少环境污染因素潜伏性较强,这些因素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将较坏的结果释放到环境当中,只有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才会全面触发,形成环境污染的局面。而环境监测工作的结果能够对环境状况进行预测,根据环境污染因素对当前状况进行判断,包括其发展状况、周期、条件等内容,并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方案,控制并消除相关不利因素,最终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成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数据、信息整理工作,对治理区域各类环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程度,分析污染源间的关联,为环境保护工作后续开展指明方向。而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种类越来越多,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借助环境监测结果合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环境保护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参考文献:
        [1]郭晋华,仇宝辉,李娜,等.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4):174-175.
        [2]王敏翱,宋骏捷.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