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张有业
[导读] 西部地区线路距离长、地形条件复杂,无人机设备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空间较大。
        摘要:西部地区线路距离长、地形条件复杂,无人机设备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空间较大。本文分析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要点,结合具体案例,对有关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有效解决输电线路人工巡检的弊端,使输电线路巡检可高效覆盖至更广范围。
关键词:无人机设备;输电线路巡检;故障诊断

引言:近年来我国偏远地区的输配电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青海地区大面积建网,给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提出严格要求。青海省海西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存在高山、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地形多变使得输电线路敷设存在较多的大跨距情况,加之沿线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输电线路巡检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无人机巡检的应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1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要点
1.1巡检方式
        依照巡检目的和内容不同,将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分为三种方式。
        一是精细化巡检。以无人机搭载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成像仪等设备,获取输电线路的塔杆、线路及其他部件的高清图像,了解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完成对目标路段的精细化巡视。
        二是通道巡检。通道巡检的核心设备为激光雷达及可见光雷达,采集通道施工点及障碍物信息,分析外部环境对输电线路可能造成的干扰,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无人机拍摄过程,不同角度采集图像的信息点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获取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通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还需与3D扫描技术相结合,以得出更加精确的巡检结果[1]。
        三是日常巡检。日常巡视主要针对输电线路的塔杆、绝缘子、附属部件及线路走廊进行,其与精细化巡检的区别在于,巡检过程更为精简、工作效率高,单位时间可覆盖更大范围的输电线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日常巡检的开展频次也较精细化巡检更高。
1.2应用要点
        无人机可帮助自动完成故障检测、异物清除、状态巡检等任务,大大提高了输电线路巡检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将其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2.1飞行准备
        无人机稳定飞行是确保其获取真实、全面输电线路有关数据的关键,为提高无人机操作质量,应适当选择起飞及降落平台,确保无人机桨叶牢固可靠后再开展巡检活动。
        无人机设备的最佳飞行条件为风向夹角≤30°、风速≤10m/s、环境温度在-40℃到52℃之间,常规飞行设备的限定高度在5000m左右。结合输电线路巡检计划安排,尽可能在以上条件下开展巡检工作。无人机巡检区域既有建筑、高大树木及塔杆会给其飞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该巡检方法之前,需对目标区域地面障碍物情况做全面勘察,确保无人机飞行过程距地面物体的高度在2.5~5m。
        正式巡检前,进行设备校验和参数设置,科学选取无人机飞行高度、返航点及电量报警临界值。一般情况下,将飞行高度设置在120m,若无人机搭载智能飞行系统,高度可缩减至50m。
        1.2.2飞行方式
        无人机近线路飞行方式有二。一是定高飞行。定高飞行在确定起飞机降落点后,对起飞点做精准定位,设置飞行高度及航向,无人机以设定好的参数运行,并在目标路段进行悬停拍摄。该飞行方式因参数固定,可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二是斜线飞行。斜线飞行在完成起飞点定位后,从该点直接起飞,以斜线飞行状态靠近目标线路,可在较短时间内接近线路,缩短输电线路巡检时间。该飞行方式需要操作人员左右手配合操作,对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失误问题。


        1.2.3航线规划
        输电线路巡检中,无人机对以直线或三角航线飞行。其中,直线航线多被用于场地平坦、开阔、档距较小的线路中,在线路顺光的情况下才可保证图像采集精度。在青海省海西地区的输电线路巡检中,因线路档距较大、地势地形复杂,因此三角航线的应用频率更高,可有效避免无人机与线路间发生刮碰。但三角航线同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手法要求严格,相关人员必须对无人机的飞行姿态、状态做准确判断和灵活反应。
        1.2.4拍摄流程
        提高无人机图像拍摄效果可更充分挖掘输电线路存在的异常,在巡检过程中,多采用如下拍摄流程:①通道巡视;②塔杆全貌拍摄;③塔杆塔头水平拍摄;④塔杆塔头地线挂点及地线夹线垂直拍摄;⑤三相导线挂点、绝缘子及悬垂拍摄;⑥塔杆信息采集;⑦塔杆基础拍摄;⑧塔杆及线路悬挂异物处理[2]。
2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案例
2.1案例背景
    海西供电公司下辖某输电线路沿线地形条件复杂,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因该输电线路已服务较长年限,线路及设备存在不同的老化问题,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易出现闪络等故障。因沿线多丘陵,给运维管理小组的线路巡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人力资源不足问题较重,尤其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线路巡视及故障维修开展不及时的问题时有发生。
2.2巡检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区域供电质量,综合考虑该路段巡检工作现状后,决定为巡视小组配备无人机巡视设备及技术指导人员,对输电线路巡检方式做全面升级。
        在线路常规巡检中,无人机依照构建好的GPS坐标系统运行,参考输电线路中各塔杆,在规定范围内自动开展巡检任务。无人机将采集到的高清画面信息传输至地面,结合回传资料,巡检人员可有效掌握输电线路运行状况,准确发现异常点以在第一时间开展故障检查、处理工作。
        巡检小组依照当地气象条件变动,对无人机巡检方案做针对性调整,在发生雷暴、大雪、大风等极端天气后,及时借助无人机设备了解输电线路实际运行状况,掌握线路受灾情况,并组织抢险小组第一时间深入事故现场。例如,某次巡检中发现,某110kV线路塔杆发生绝缘子掉串故障,利用无人机传回的精细化巡检信息,对故障做全面诊断,发现故障原因为直角挂杆发生严重腐蚀,在大风作用下被拉断而掉串。该故障发生后,决定对沿线其他塔杆的直角挂杆进行精细化巡查,发现多处直角挂板腐蚀问题。在无人机的辅助下,该次巡检活动的时间从4~5d缩短至2d内完成,给抢险小组创造了充足的抢险时间。
2.3成效分析
        对该线路无人机巡检开展1年内的巡检工作成效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常规线路巡检的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4,可自动清除悬挂在输电线路及塔杆上的异物,避免人员登杆而引发的安全风险,且在异物清除过程中无需做停电处理。
        第二,利用无人机进行智能验电,并对验电过程做远程操控,经统计,1年内的验电可靠性达到100%,验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
        第三,无人机引入之前,巡检小组每人每天可完成塔杆巡检任务在5座,若出现极端天气或路段地形较复杂,可巡检塔杆数量还要更低;引入无人机之后,10~15min即可完成单座塔杆的检查,且不受天气及地形条件的影响。
结论:无人机可被用于输电线路的精细化巡检、通道巡检、日常巡检等工作当中,自动开展线路异物清除及故障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实践验证基于无人机的输电线路巡检可显著提高巡检工作效率,确保巡检人员安全,降低外部环境对巡检工作的干扰,值得在气候、地形条件相对特殊的区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浩,吴炜,陈浩,等.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多种应用[J].电子测试,2020(10):117-118+27.
[2]梁宇恒.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2):145-146+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