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水电资源呈现出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应在满足人们水电需求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TU65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可以为人们提供能源,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需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模扩大。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如果没有进行良好地规划,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勘测,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性,重视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影响河流的正常生态平衡
首要关心的就是河流问题,三峡大坝蓄水以来,长江鱼类的生存面临着巨大考验,大坝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道路,,主要鱼种,青鱼、草鱼、鲶鱼、鳙鱼等鱼群难以繁殖,数目急剧下降。对于长江的珍稀鱼种数目也是明显降低,中华鲟更是由以前每年五千条减到三百条。而且随着该地气温降低,水温也发生了改变,多流域的水是冷水,我们要知道正常的生态环境是鱼群在繁殖期且水温温暖才能产卵,鱼群生态稳定被破坏,河流生态环境也会越来越糟。大坝产生的泥沙沉积,航道改变,水流流态也只会让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情况更加恶化。
1.2影响土壤条件
土壤是受到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的影响的,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展过程中蒸发量加大,对于土壤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土壤长期存在于雨水之中,酸碱度失衡,酸性物质较多,土壤的营养流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地下水出现波动,水位随着工程的应用出现变化,因此降低了土壤的养分,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土壤环境的变化使得土壤中的生物数量减少,导致生物的失衡,对地区环境造成破坏。
1.3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根据对水利工程施工情况的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针对一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其占地面积比较大、工程施工量大,直接影响工程周边交通和经济情况,无法确保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2)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气候和温度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会直接影响人文环境建设,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3)有些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经济性支出比较大,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产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人文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对陆地生态的影响
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蒸发量都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致使温度在不同的季节中无明显变化,给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土地与植被都带来了影响。同时,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还关系着河流中的泥沙含量、水温及营养盐的含量,改变了河流原本的水文条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外,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素质欠缺,有可能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情况发生,这些废水进入河道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会对河流周围的动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类型,使河流附近的人畜患上流性疾病。
1.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在水流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有一些水域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静止的水体,这种水体十分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而水体经过长时间的静置之后,泥沙会出现沉降,这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蓄水功能使得鱼类的洄游通道被切断,导致很多鱼类面两者死亡甚至灭绝的威胁,这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2在水利水电工程当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1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若是想要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制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案,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措施指的是:在进行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之前,对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预测工程会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环境保护方案,进而在建设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环境影响预测往往根据环境状况调查来进行,而环境状况调查的范围广,包括气候状况、水质状况、土壤状况和水生生物状况等,专业人员通过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预测水利水电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2.2合理设置生态流量
在充分考量河湖生态保护要求基础上,合理确定生态流量的控制断面,同时,细化设计各控制面生态流量的管理先后顺序及目标。针对批复完成的相关规划及文件等中已经指出生态流量目标的,应在各地方区域水资源管理及调度等操作实施的过程中对其加以有效落实。各地方区域相关部门在指导设计流域区域综合规划等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河湖生态流量开展合理的设置操作,同时,和上层位进行衔接及协调操作。针对审批完成并应投入使用的水利规划,基于现实需求合理实施中期评价操作,对其中和上层为规划要求不符以及流量目标不清晰的,应基于所规定标准及要求等进行相应调整。各区域相关部门引导设置河湖生态流量保护计划,明确各流域区域生态需水总量以及湖泊生态水位控制标准等,编制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管理规划,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进程。
2.3加强对污水的治理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排出污水,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主要通过消毒、除漂浮物、除磷等方法进行处理。因此,要加强对污水的治理,这样不但可以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处理后污水进行再次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随意排放的现象,如果废水排放到生态环境中,会不断破坏水资源,同时影响水文状况。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清洁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4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
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对工程的建设进行控制,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提前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勘察,对于原有的生态数据进行收集着整理,然后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在工程建设后与原有环境数据进行对比。体系的建立是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覆盖范围广泛,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因此具有参考价值。在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时保证体系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这种体系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预测评估也是重要的步骤,在工程开展前,相关专业人员要进行预测和判断,制定应急措施,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有效应对,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能够调配自然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维持生态平衡、鱼类养殖、水资源供应等方面都有着无法被取代的地位。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工程运行管理,从而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咏晶.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6):127.
[2]陈光辉,黄玉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河南科技,2018,(2):93-94.
[3]王国礼,秦国亮.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4):299.
[4]李汉金.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0):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