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张婷
[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需要不断扩大。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需要不断扩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社会环境、水生态环境日影响日趋严重,对生态平衡破坏越演越厉害,为了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融入生态理念,从而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证。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运用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利益,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地打破了生态平衡,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水利工程拦截的河流虽然在一定程度消除了洪涝灾害,但也使得因蓄水量增加而造成的上游河道变宽或加深,进而导致大量陆地被侵占,原有生长在河道周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也被改变,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天然食物链;另一方面,由上游拦截而造成的下游河流断流也使得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水流的自身净化,进而造成水资源污染。因此,创新完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能够减少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1安全性与经济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规划牵连的范围较广,因此多种因素都可对工程的实施造成影响。在具体完成施工时,工程方应在全面考量施工影响因素的同时,兼顾实施生态保护措施,从而使水利工程能够与周围的生态协调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从理论上讲,应首先符合工程学与生态学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工程及水文治理标准开展项目施工,从而使工程达到理想的稳定与耐用效果。
        1.2生态系统保障
        物种存在的多样性是以生存空间异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差异性特征,便会形成有些局部的生存空间,促进生物的多类型繁衍。如果地域的差异性较差,生物种类的繁殖可能性也较小,从而出现单一化的生长特征。可见,环境差异对生物群落和种类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3生态系统可自恢复
        生态系统具有对自身的自行组织与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当前既有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形成相应的生态链条,使整个系统的设置更为科学。在实施水利工程时,设计人员应人为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需积极引入新的理念来设计和完成施工任务,从而达到工程与环境的平衡统一。人类一直在改造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对生态的影响甚至是破坏程度也日益严重,从短期效果来看,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但对自然无节制的破坏绝对会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产生较深远的影响,因此人类也需格外重视建设开发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实际应用
        2.1加大水土保持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除了国家专项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及重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生态设计的理念,水土保持的设计比重逐渐加大,比如湿地的建设,硬化措施的减少,生态措施、植物措施设计的加大等,随州市某小流域建设,在充分调查当地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采用了锁扣、鱼槽、植物挡墙、干砌石挡墙、等生态硬性材料,加入了植物护埂、生物塘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2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健康离不开清洁的水。但是环境的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水资源遭到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威胁人们的生活安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能够涵养水源,减少水污染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净化能力是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所谓净化,就是将水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并分解水中细菌,以便为水中的生物提供养料,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净水需要氧气的参与,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注意增设流速带,使水中氧气含量充足,保证水资源自身的净化能力。
        2.3保持工程建设周边水土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自然尽量减少占地,避免大规模的对地表土壤进行扰动,从而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度以下的缓坡耕,进行坡改梯治理。改造成水平梯田或者坡式梯田,梯田埂采用适应当地生长的灌木或者经济作物,既能改善工工程建设周边水土情况,也能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对建设工程严格实行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2.4为工程区生物创设良好的生态空间
        在水库工程施工中,通过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可以为工程区生物创设良好的生态空间。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对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构建水环境和生物互惠生存空间。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生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保障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实现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具体来讲,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工程材料;选择适宜当地的树种、草种;选择适宜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经济任务;选择适宜当地的鱼类和野生动物、树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符合当地政策、规定。
        2.5湿地建设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在保持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和当地居民生活休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人工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互利共存,相互影响,维护完整有效的生物链,对水质净化起到很好效果。人工湿地的动物可以吞食水中的微生物,有机颗粒,人工湿地的植物能有效地降解有害物质,还能增加水体的活性。
        2.6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另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当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设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来说,除了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破坏问题。而把生态与水利工程原理进行融合,设计发展生态型水利工程,可以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还要把维护环境健康作为建设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22):115-116.
        [2]刘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07):221.
        [3]侯国文.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研究,2020(11):125-126.
        [4]王娟.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措施分析[J].农技服务,2019,34(20):159.
        [5]张帆.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5(24):62-63.
        [6]伍育浩.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9(6):139-140.
        [7]武丽娜.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