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李振
[导读] 基础施工是每一个工程的先行者,决定着整个建筑质量的好与坏,和建筑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施工有序进行下去,进而建造出。
        摘要:基础施工是每一个工程的先行者,决定着整个建筑质量的好与坏,和建筑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施工有序进行下去,进而建造出。建筑工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在具体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最前提的决定因素还是基础施工的技术水平。因此,想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紧跟大方向把握好这一基础环节,从总体上进行调控,保证基础施工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问题;质量提升措施
        一、、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简述
        桩基础技术是当今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常见技术之一,也是建筑过程中所必经的环节之一,其应用非常广泛,在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中均有运用,桩基础往往是由承台和基柱两部分构成,目前桩基础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静压桩,一种是人工挖孔桩,这两种桩基础技术虽然都属于桩技术,但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上仍然有一定的不同。静压桩最突出的特性是其外观,一半桩在土中,一半桩在土外,而人工挖孔樁则是桩全部在土里,从施工方法来看,桩基础技术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灌注桩,一种是预制桩,灌注桩的施工难度较小,操作比较简单,只要将混凝土浇筑在提前放置好的空洞里就可以,能够在施工现场完成全部的步骤,过程比较简短,而预制桩的施工方法就比较多样化,它是通过把预制成型的桩体进行静压或水冲深入等多种方式加工最后制成桩基础,二者的操作方法不同,具体适用的情形还应当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选择。
        桩基础技术可以说是建筑工程的基本性技术之一,它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实际运用中帮助建筑物更好的抵抗狂风和其他自然灾害或特殊情况,让建筑物的地基更为扎实,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建筑质量,它通过筑桩的方式来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底部其他硬度较强,承受力较大的石层和土层上,从而使建筑物更为稳定和稳固,并且,桩基础技术还可以增强土层的松软度,平土沉土,防止建筑物因地基不稳和土层不稳而发生坍塌,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当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一)基础轴线位移问题分析
    基础轴线位移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室内标高(±0.00)处和大放脚之间这个部分的中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不一致的情况称之为基础轴线位移。在工程施工中,建筑内横墙是基础轴线位移的多发区域。这个部位一旦发生基础轴线位移,就会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部分之间形成偏心压,致使建筑整体受力情况向不利方向发展。之所以内横墙容易出现基础轴线位移,主要是内横墙施工作业顺序所决定的。在建筑施工时,横墙基础要晚于外纵墙和山墙,导致在修建内横墙时,基础槽中线被纵墙基础遮挡,位置确定困难,从而引发错位现象。还有部分基础轴线位移是因为槽边控制桩没有受到妥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发生位移而导致的。
  (二)基础标高偏差问题分析
    室内地平(±0.00)处的基础标高往往不在同一水平面。这个问题在基础工程施工时也较为常见。由于基础工程在工程整体中所承担的基础性作用,一旦基础工程标高发生偏差就会导致上层建筑标高的失控。导致基础标高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下部的基层,常见的有沙土、混凝土等标高发生问题,从而导致基础砌筑标高控制不准。
   (三)基础防潮层失效问题分析
    基础工程位于地面以下,如何防范地下水浸润是一个常常面对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使用防潮层来阻隔地下水体的渗透。

如果防潮层施工质量不过关,比如抹灰密实程度不够,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防潮层开裂,防潮层就会失去应有的阻隔水体的功能,地下水从下向上逐渐渗透基础,最终造成墙体潮湿,直接危害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质量安全。导致防潮层失效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进行防潮层施工时,作业基面没有提前清理干净,存在杂物,或者没有浇够足量的水,致使防潮层砂浆和基面粘结力下降;二是防潮层施工时抹灰作业不达标,后期养护不善,造成防潮层硬化后强度和密实程度不足,发生开裂;三是环境气温过低使得防潮层防水性能下降。一般常见于冬季施工的情况。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设备、物资数量庞大。加强物资、人员调度、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推进工程顺利进行和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同时,不同工序间的施工还有可能产生影响。协调各工序间和谐推进,是保障工程工期、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此外,施工现场大量设备、原料堆积,用电、消防安全问题敏感。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人员活动混乱,物料随意摆放,就会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
        施工单位要提前组建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责任,根据施工需要制定各类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现场施工活动进展顺畅有序。要严格履行施工规范和安全制度,确保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精神落到实处。具体到实际工作中,一要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项目建设前期,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购置足够的原料、设备,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正式开始前,根据施工计划详细检查现场原料是否准备齐全,人员是否到位,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技术人员要认真检查施工计划和设计图纸是否准确无误,发现与施工现场不符的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二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每天施工开始前,项目部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三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质量验收检查制度,每一道工序完工后都要按照设计标准认真检查,如果检查不达标必须予以返工处理,直至达标。检查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切实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建筑施工属于工程学的领域。每一道工序的正常、准确实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测量作业。基础工程特别是承台桩施工作为建筑施工的起点,在测量要求上更是严格,国家相关规范对承台桩位允许偏差值进行了明确规范和严格限制
。为保障各项施工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同步开展测量作业。规范的测量操作,准确的测量结果,是基础工程施工减少施工隐患,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三)严格管控桩基施工质量
    作为基础工程的基础,桩基施工时基础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严格管控。桩基吊桩作业中,要严格控制桩与桩架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不能超过4米,偏吊距离要控制在2.5米以内。吊桩作业动作要慢速进行,桩体稳定。为固定桩身角度和位置,要用多条缆绳系在桩身,相互拉扯以达到固定桩身的目的。要正确选择桩帽和衬垫,确保与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适应。打桩时初始阶段要采用小落距进行击打,桩锤瞄准桩头中心竖直击落。套送桩时,要保证送桩、桩锤和桩三者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工程项目的起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之目前建筑物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这都要求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基础施工技术,加强基础施工质量提升,进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展开,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彭芃,鲁俊男.探析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1
[2]张国泉.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4
[3]陈晓德.探索建筑工程旋挖桩基础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7,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