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升级,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住房建设项目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要想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保证其施工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的控制。这样有利于继续推动建筑业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引言
建筑业作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建筑工程技术事关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不容忽视,并且对于建筑效率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现状分析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苛。现今,越来越多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融入现代的生产方式,更加科学化、规模化,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为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施工技术的基础特点。其一是多变性,即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计划可以按照施工状态的改变进行调整,施工技术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其二是固定性,即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一定重要性,比如混凝土建筑技术在大部分工程建设中都被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就代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稳定性。(2)施工技术的渐变特点。从当前情况来看,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变革,施工技术也在变革中不断完善,许多新型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在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由此可见,施工技术有渐变性的技术特点,即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技术改变。(3)施工技术的整体特点。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完整的建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施工环节都需要进行协调性较强的衔接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以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4)施工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普遍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施工情况比较复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场地的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较为不稳定。
2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
2.1抗震技术
发生地震灾害时,如果不在施工时做好抗震工作,会加重建筑所承受的损害,反之,以好的对策去应对,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其所受到的损害程度。在现有的工程技术中,对于抗震技术,它的立足点是,将地震过程中作用于建筑物的冲击力传递到外部,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对于建筑的力量。在设计抗震技术时,合理地将外力能传播的途径引进到建筑布局中,保持支撑物体位于同一个平面,从而形成双向抗侧力的支撑系统,来解决工程结构的抗震问题。
2.2高层建筑接地技术
高层建筑比较容易受到雷电的攻击,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防雷,接地技术就是当前建筑行业比较常用的防雷技术。防雷措施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保证建筑内所有的钢筋都已经焊接和捆绑好,从而增强建筑的稳定性,二是闭合所有电气通路,以免雷电趁虚而入,做到这两点,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防雷措施的有效性。
2.3防渗漏技术
建筑外墙出现渗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没有谨慎处理,不仅会影响建筑的质量,甚至会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构成威胁。这个问题在现今的建筑行业里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解决:第一步,用砂浆填充梁柱和墙面的间隙,需要注意两个细节,砂浆要有质量保证,确保缝隙的充实度,并且在操作时,要观察填充物的密实程度,避免稀稠不匀或者虚实不一。第二步,对于楼板和砌体之间的空隙要格外注意,为了保证墙面的建筑质量,缝隙在22厘米的时候不要再继续砌筑,等五到七天的时间再继续施工。此外,由于砂浆中的少量水分会被建筑材料吸收,降低建筑的稳定程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给建筑材质浇水保持其湿度。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说明混凝土施工常用的技术:强度控制技术。不同的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的强度程度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混凝土强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需要根据工程的材料需求,调整控制其强度标准,并且将已经配比好的混凝土样品送到专业的试验机构进行检验。比如,在许多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其独特的施工需求,在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气候条件的不稳定或者施工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不能达到建筑质量要求。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3.1节能化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也必将向着节能化方向前进。所谓关键技术的节能化,即从技术本身和其服务对象两个角度来降低技术所依赖的资源消耗量,例如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化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燃油,未来需发展基于清洁能源的高功率机械化设备,减少燃油燃烧所排放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而对于技术服务对象的节能化发展,则需要从施工材料的改进、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入手。
3.2智能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而这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技术与施工关键技术深度结合的同时,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智能化施工,即应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完成建材的加工生产、组装搬运、现场安装建设等施工环节,同时将智能化控件安装到建筑中,打造智能化建筑工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3.3融合化
融合化即推动施工技术与其它行业中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的融合,但这种融合必须以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利益诉求,所以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就要体现出融合化的元素,例如可以将微型传感器融入到建筑材料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建筑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并将其与总控系统相连,用于动态监控建筑的安全性能;再如,利用人体皮肤的伤口自我愈合功能这一理念研发并应用新型的装饰材料,增强材料的可延续性,用于裂缝的自动修复,进而提升建筑的美观程度。
3.4建筑工程技术趋于绿色环保化
目前,建筑领域涉及到的工程施工范围很大,比如整体结构设计、建筑屋面施工、室内装修、电气管道铺装等。但无论是哪个工程,都不止需要考虑施工成本等经济效益,还要考虑该项目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社会效益。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尽可能地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最优方案,把能耗降到最低。以此同时,在准备阶段,建筑企业就必须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实地勘测并研究,在发现存在环境等问题时,必须向上级单位汇报,并积极召开研讨会进行问题解决的讨论,进而在不耽误工期进度的同时不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施工团队在选用器械时也需要尽可能地挑选对环境污染低的环保科技设备,并采用绿色节能的环保建材。有效地使用施工技术、设备与建材,才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否则将事倍功半且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恶化的愈发严重。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技术绿色环保化的必然趋势。
结语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还存在一些发展缺陷,导致建筑项目的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安排工作,结合施工环境特点,提升施工技术的安全性能,引导施工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建筑企业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仅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能,还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环保性能。
参考文献
[1]王鹏飞.浅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建材与装饰,2019(4).
[2]苏杭,翟力墨.浅谈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