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发展的十分迅速。本文就围绕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管廊作用与分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扩容也非常快速,城市的配套设施负荷量也日渐加重,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务院全面的部署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了要强化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效果,并要求城市建设需要向绿色生态的方向前进,必须要对当地的建设周边环境保护加以充分的考虑,在此背景下,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变得更加符合现在的需求。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用与分类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用
在当前的城市地下构造物和设施建设项目中,城市的综合管廊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的结构附属设施,不能缺少管道的铺设。管道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力与通信、给排水与天然气、雨水收集等,因为管道分类复杂需要统筹规划、施工与维护[1],并且需要与消防、供电、照明等同步进行,否则管道的施工时会发生管位和管深方面的冲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肩负着城市里的:供电、供水等多种方面的需求供给,所以城市地下综合管理需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统筹安排,避免造成重复规划,重复实施,和不必要的浪费。城市地下的管廊进行综合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运转,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反映城市的执政水平。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用与分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为:管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管线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是容纳城市的主干工程管线,如:供电线缆等。管线综合管廊一般情况下,用独立分舱或者是双舱的方式进行施工。支线综合管廊同样也可以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的功能,而施工方法则是单舱或双舱[2]。缆线综合管廊施工,一般都会使用沟道浅埋的方法。这样的施工方法可以让空间设计满足比较多的功能,但是内部人员不能通过,并且这类管廊一般都会放置电缆或通信电缆。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应用
城市地下管廊的施工难点,主要在于基坑的开挖、支护工程的建设,还有就是基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小。这些施工都体现了施工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1、基坑开挖
在施工前,需要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如果出现不利因素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还需要在基坑开挖之前设置降排水系统,并对降排水系统进行试运行,等待准备工作完成开始施工。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在施工时相互的影响,采取更加安全的技术。把基坑挖至基底时需要对基底进行验槽试验,等到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基坑的开挖需要与支护工作相协调,必须等待支护结构强度能够支撑开挖后基坑侧向应力,才可以进行开挖,否则将会出现塌方等情况。在开挖时,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并且降排水系统也不得碰撞。如果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就需要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的基本原则。这种开挖,需要先确定施工的具体参数,并考虑分层开挖的层数、开挖深度等。基坑放坡开挖时,坡体的表面可以依据基坑的开挖深度、暴露时间等情况制定护坡设计方案,其护坡设计需要满足现行的建筑边坡规范要求,否则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使用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300mm范围的土方,需要人工进行修底。
2、基坑降排水施工与基坑监测
2.1基坑降排水施工
该类工程的基坑一般情况下是比较深的,而汇水面积比较大,所以需要注意排水。在土方的开挖过程中,可以设置集水坑与排水坑;按照实际的施工条件来设置相应的宽度、间距等[3]。在集水坑中还需要配备好抽水设备,从而可以让集水坑可以实时进行排水。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就需要增加排水泵的数量。(1)地表排水:为了阻止坑外的地表水流入基坑,必须要要在坑顶设置一道防水墙。
2.2基坑监控
首先针对的是坡顶的位移监控,在坡顶设置一个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的检测点,两点之间的间距在15米。接下来就是对基底与支护工程的监控,在基坑施工到位后就需要设置监控站点,土方施工时1次/1d,底板浇筑后30天内进行1次/2d。这些都是基坑监控时的重点工作,如果出现安全隐患等情况,就需要增加检测的频率。检测站点监测重点在于基底和支护是否存在裂缝和渗漏等。如有必要就需要进行拍照记录,还需要设立连续的观察点位。基坑的具体巡视内容:(1)支护结构,主要就是看支护工程是否存在裂缝,边坡是否出现变形,基坑是否有涌土、流砂等情况。(2)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监控时,还需要注意周边的环境是否遭到了破坏,建筑物是否存在新增裂缝或沉陷。巡视的方法一般都是目测为主,辅助工具一般有锤、放大镜等物品。因为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所以基坑在开挖与支护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好应急方案,以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3、顶管法
地下综合管廊如果需要穿越河道、及无法开挖区域,也可以使用顶管法。最早是在1896年美国北太平洋铁路铺设工程中用过。顶管施工的特点:需要在软土或富水软土层施工,不需要明挖土方,所以对地面的影响时比较小的。与开挖施工相比减少了大量土方开挖的工序,同时也不需要花时间在征地与拆迁上,从而节约了工期,并且该方法受设计构物埋深的影响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中型的管道进行施工,可以在很深的地下进行顶管施工。其施工设备是:顶进设备,主要的顶进系统、千斤顶、主油泵、操纵台、高压油管、顶铁、导轨、掘进机(手工挖土掘进机、挤压掘进机、泥水掘进机、土压平衡掘进机)工具管、中继环与工程管,排土设备。顶管施工要点: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顶力问题,第二个则是方向控制,如:计算机控制与激光导向。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各个行业里渗透,如信息化技术在基坑支护等方面的应用,在现今的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中,一部分的施工团队已经掌握了信息化与传统施工方法的相互融合。如开挖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根据预警值等指标,配备水雾炮和水喷雾管道,使得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小程度。城市管廊施工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融合,为现今的城市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种更加新颖的施工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利用好现今的网络技术如:大数据等。网络技术为施工项目进行精准的施工调度调配,从而减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技术的精度与速度。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有更多的创新,节省更多的成本。
结束语
首先我们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作用与分类进行了探讨,并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分为三个部分:管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然后我们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是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创新与应用,就是说需要依靠现今的网络技术来革新现在的施工技术,这样就会让原先比较固定的施工环境变为比较有动态感的施工环境,然后根据以往经验在电脑上进行调整,最后在实际的施工中再进行精度的调整,就能够保证技术的精度与速度。
参考文献
[1]丁善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 2018(12):133-134.
[2]李展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25.
[3]张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技术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 2016(2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