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墙防渗漏技术,除了从施工工艺角度出发以外,在处理建筑外墙渗漏问题的时候,要全方位,系统的进行,还要从建筑材料、竣工检验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在采取各项措施的时候先要对建筑物施工期间的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其中包含有施工区域的环境特点、施工难点等,在分析工作结束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展防渗漏作业。为了切实提高外墙防渗漏处理工作的效率,要重视处理作业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施工阶段要细化施工工艺,将每一步施工工艺都落实到位,并结合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将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所以,针对建筑工程外墙的防渗漏工作十分关键。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建筑施工;重要性浅析
一、外墙渗漏的危害性
外墙,是建筑物维持稳定性重要的屏障,如果建筑物的外墙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了渗漏现象,就会直接导致建筑外部的水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侵蚀到建筑内部,对建筑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然,外墙渗漏对建筑本身造成的危害还涵盖多个其他方面。
首先,外墙渗漏会对建筑物的外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当外墙出现渗漏现象之后,在时间的推移下潮气会逐步向建筑的上端蔓延,对外墙整体的美观造成极大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建筑整体上的美观,当然这一影响相对来说,对建筑物而言是最轻的。
其次,外墙作为建筑的保护壳,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建筑物外墙出现了渗漏问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对建筑内部造成侵蚀。这一现象发生的过程是,首先建筑物外墙由于气候因素,表面出现了裂纹,或者由于极端阴雨天气,在强降雨的冲刷下对建筑外墙造成影响,此时建筑外墙的稳定性已经开始受到影响了。此后,空气中的水气从建筑外墙的缝隙中渗入到建筑内部,并附着在建筑内部混凝土的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内表面附着的水气凝聚。最后,附着在钢筋混凝土表面的水气会通过混凝土结构中间的缝隙附着到钢筋上。长时间的侵蚀,会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干扰。而渗漏问题一般是从建筑和地面的接口处发生的,一旦建筑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侵蚀,会导致该部位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过差,严重一点的会导致建筑发生坍塌事故。
二、渗漏产生原因浅析
(一)防水材料质量欠佳
造成外墙出现渗漏现象的原因很多,防水材料的质量欠佳就是其中之一。按照正常的建筑工程施工步骤,在调配外墙建材的时候要加入适量的防水材料,而在施工结束之后也要在外墙和地基接触的部位格外喷涂一层防水材料。但是由于施工单位的监管不严,或者所选择防水材料的型号和建筑本身的需求不匹配, 会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渗漏问题[1]。
(二)设计因素
设计缺乏针对性,也是导致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从前期设计工作,直到竣工检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在具体开展建筑建设方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建筑外部的美观,忽视了建筑整体的防水性能,所以导致建筑会出现渗漏问题。除此以外,在设计建筑方案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实用性因素的考量,同样会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渗漏。通过对各种设计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设计建筑施工方案的时候,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工作,没有对建筑工程周围气候、环境,以及一系列会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外墙渗漏问题[2]。
(三)施工工艺有一定缺陷
施工工艺是决定建筑工程外墙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到混凝土搅拌以及振捣作业,再到后期的外墙浇筑作业,每一个施工单项的工艺都会对建筑外墙最终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浇筑混凝土材料的时候,搅拌机运行缺乏稳定性,以及搅拌时间过短,都会导致混凝土材料无法搅拌均匀,这样就会导致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外墙整体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或者是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浇筑前没有对建筑外墙进行必要的处理工作,也会对建筑外墙最终的质量造成影响[3]。例如,灰浆的质量不达标或者混合不均匀,那么砌的墙面不严实,自然就会出现渗水问题。另外对于灰浆的配比也有一定的要求,泥在沙子中的占比不可超过百分之五,这样才可保证粘连紧密,密封效果才能合格[4]。如果想要提高灰浆的墙体的稳固效果,可以在灰浆中适量地加上抗裂剂。一般来说,用有抗裂剂的灰浆进行砌墙,墙面一般不会出现开裂的问题。另外,抹灰处理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要进行清洁和润湿工作,抹灰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三、防渗漏措施浅析
(一)切实提升设计工作的质量
提升设计工作的质量,是提高建筑工程防渗漏效能的措施之一。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工作,从气候因素,再到年降水量等,都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全面的调查。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调查到位。在采集到数据之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建筑工程周围区域的环境特征。其次,在掌握了环境特征之后,先要对建筑工程的防渗漏等级进行评定,并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防渗漏措施。针对雨水较多的地域而言,要适当增加外墙材料中防水材料的比重,而对于潮气较大的地区而言,则要在施工结束后喷涂防水材料,使建筑外墙的表面能够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稳定性上。此外,要有效利用BIM软件,在初步设计好方案之后,要利用BIM软件进行仿真,借助计算机技术分析设计方案时候可行。在BIM软件模拟运行下,设计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相应的防渗漏措施是否能够满足建筑本身的需求[5]。
(二)优化材料选择
防渗漏措施最终的质量,还是由防渗漏材料的质量所决定的,所以要严格审核防渗漏材料的质量。在具体开展防渗漏措施之前,要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选定防渗漏材料的型号,然后要对所选用型号的材料进行模拟检测,也就是借助检测仪器,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对防渗漏材料的质量进行鉴定。只有当材料的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才能将材料正式投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在购置防渗漏材料之后要进行抽样质量鉴定,抽查的比例要大于同一批货物的5%。在抽样检查工作开展的时候,如果发现不合格率大于60%,则要退回该批货物,并联系供货商,要求其重新发货,直至检测结果达标为止。
(三)优化施工工艺
建筑外墙的裂缝,是导致建筑外墙渗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实际开展渗漏处理工作的时候,还是要从施工工艺入手。首先,在外墙施工阶段,要采取逐层砌筑的形式开展,这样做和传统的浇筑模式相比较,由于建材分层,各层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所增大,所以提高了整个外墙的稳定性,而传统施工模式是将建筑材料集中浇筑,整体性较差,容易出现裂纹[6]。
此外,要对外墙进行特殊处理,在浇筑作业完成之后,要使用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对外墙的表面进行喷涂,这样做才能够切实提高建筑整体上的稳定性。而在混凝土材料的振捣环节以及浇筑环节,要重视施工时的整体效率。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切实关注施工的整个流程。
结束语
防渗漏处理对于维持建筑物运行期间的稳定性起到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施工阶段要注意对防渗漏技术进行系统的优化。而在具体开展防渗漏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两个细节的把控,其一是要落实好各项防渗漏措施,确保每一项防渗漏措施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其二则是要对防渗漏处理工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工作,在每一项措施完成之后,要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工作。总而言之,防渗漏处理工作对于一个建筑物的稳定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每一项防渗漏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建文. 外墙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探索[J]. 商品与质量, 2018(47).
[2]吴胜. 外墙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探索[J]. 江西建材, 2018, 239(14):115+117.
[3]黄震寰. 外墙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探索[J]. 江西建材, 2019(3).101-102.
[4]曾观进. 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冶金丛刊, 2017(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