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冯天玉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但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严重阻碍了我国各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随之不断发展,但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严重阻碍了我国各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我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结合了规划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以促使城市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友好和谐,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基于此,文章解释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并指出了目前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普遍问题,阐释了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具优化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总结,以牺牲生态换取发展没有意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要处处体现保护生态和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
        基于发展道路和经验总结和提出的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发挥生态优势,坚持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的生存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要综合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通过统筹规划,保障设计成果的科学化和合理性,符合生态学有关要求与原则。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之一,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站在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等多个层面分析,打造有机生态体系[1]。
        2当前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不合理
        现如今,大部分城市都处于扩大规模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发展较好的城市聚集,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一系列恶劣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填河、填湖等措施相继出现,以此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但是这些措施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城市规划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部分城市虽然已经对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把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理念融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但是,由于其未能将理念充分运用到各个程序中,未能构建起持续的发展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使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够系统化,也不够完整化,没有充分发挥生态城市规划的真实作用。
        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策略
        3.1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设计一定要确保切实可行,在确保生态环境完整性的基础之上,合理规划出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做到保护好城市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对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平面的设计与规划。除此之外,人文历史、民族特色和文化等也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有利于使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包含有自然气息,在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使生态城市的建设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
        3.2精心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精心,保障城市生态建设目标能够实现。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发展阶段差异,所以规划设计难以统一。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围绕景观设计和产业设计以及住区设计等内容,做好前期的勘察与调查,掌握生态和发展的现状,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例如,促进建筑与园林共同发展,则需要做好街道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密切结合,实现对江河湖泊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促进生态环境与文化的深度发展,达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紧密结合的效果。注重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融合智慧城市规划内容,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和医疗产业等的建设,加大生态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与调整产业布局。

积极进行生态产品的开发,优化布局产业格局。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经济的占比。在企业发展方面,注重环境信用评级,使其注重环境保护。
        3.3交通规划和绿化设计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低碳是设计交通系统时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考察具体的道路布局、车辆的流量和流畅性等因素,分析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仔细研究并分析出适宜的道路交通方案,尽可能地避免城市资源的浪费,在不破坏其使用效益的条件下对已有道路进行升级,使居民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并尽可能地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绿化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绿化的设计依旧要结合实际情况,勘察好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结合现有的布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扩大城市的绿化范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3]。
        3.4增强规划的协同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要同其他规划紧密结合,提出高品质规划建设方案。以某城市为例,借鉴先进的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模式。从产业规划方面分析,布局科技智能、大健康以及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建设国家海洋博物馆以及各类项目,打造城市新名片。围绕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加大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实现事物、事件、人的互联互通,设计多个智慧应用。信息技术和生态环境的融合,能够为生态监测、治理和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水平,为民众提供优势的服务,增强群众的幸福感[4]。
        3.5保护城市湿地,建设海绵城市
        城市原有的湿地系统具有纯天然的自净功能,是当地生态环境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的关键性系统,其能够对区域内的气候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减小出现严重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对居民的生活条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由于城市的过度建设,天然的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系统的自净功能逐渐失去了作用,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保护湿地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控制污染,加强防灾措施势在必行,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复原,有利于科学利用湿地系统等空间资源,充分发挥绿色基础建设和雨水基础建设的功能效益,尽可能地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6科学合理地运用低碳能源
        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有效循环和科学高效地运用资源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要充分保护能源资源,也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相应的保护。因此,一定科学合理地规划、运用能源资源,尽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与此同时,要逐渐摒弃掉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资源,充分发挥可循环材料的优势与作用,避免使用一次性材料;正确认识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与特殊价值,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生态城市理念的理解与运用,积极宣传和倡导各类以低碳为基本原则的活动,进而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把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充分运用到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并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打造出极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增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8):127-128.
[2]葛成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居业,2019(08):25+30.
[3]吴国峰.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J].居业,2019(08):19+21.
[4]梁双印,陈茜.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18.
[5]吴坤.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分析[J].中华建设,2019(08):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