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热泵型空调工作运行的原理,接着分析了低温空气源热泵优化技术,最后对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进行了探讨。总体实现了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应用的高效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
引言:
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空调领域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热泵型空调来讲,其在我国市场近几年来的发展中,逐渐被人民群众广泛应用。具体来讲,热泵型空调就是以普通空调为基础,做好四通换向阀的有效安装,在将制冷剂流动通道合理改变后,能够真正交换空调蒸发器功能与冷凝器功能,进一步将室内空气加热转换成室内空气冷却。热泵型空调的主要特征为同时具备夏季制冷与冬季制热两方面的功能,其结构与单冷型空调器结构实际上也并无太大不同,此时为进一步扩大热泵型空调的市场,积极探索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已是势在必行。
1热泵型空调工作运行的原理
在夏季制冷的过程中,压缩机将室内侧蒸发器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有效吸入,完成对高温高压气体的合理压缩,被压缩的气体在室外侧冷凝器的作用下,会出现冷凝的情况,此时热量会在建筑物外流走,进而转化成液体,最终进入节流装置。与此同时,室内热量在经过节流降压环节之后,会被室内侧蒸发器吸收并蒸发,成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将吸气管作为通道进入压缩机,达到制冷循环的目的。
而对于冬季制热过程来讲,则是通过对压缩机室外侧蒸发器的有效应用,来获取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完成向高温高压气体的合理转化。这些气体在室内侧冷凝器的作用下,依然会出现冷凝的情况,在转变成液体的基础之上,进入节流装置,室内空气在有效将制冷剂内热量吸收之后,就会达成室内加热效果。另外,制冷剂在受到节流降压之后,会利用室外侧蒸发器来吸收室外热量,通过蒸发的方式来获取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此时再由吸气管进入压缩机,达成制热循环的最终目的。
2低温空气源热泵优化技术
就适用于寒冷地区的空气源热泵提出了以下技术发展建议:
1)特殊设计的单级热泵能在低温环境下运行,但其COP较正常情况低;
2)带有内部冷却器的双级热泵需要测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压缩机内的机油情况;
3)带有制冷剂调节装置的双级热泵能实现灵活调节,但也存在价格高、机油难控制等问题,且除霜循环也具有技术挑战性;
4)含有双制冷工质串联环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前景,但还需进行更多的技术研究;
5)向单级压缩系统内注入中压制冷工质已通过测试,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6)冷却压缩机机油能有效提升压缩机效率;
7)第一压缩阶段的机械过冷能提高第二压缩阶段的蒸发温度。
国内外学者此后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了制冷工质的旁通循环,工质在常规压缩机进口与高压制冷剂混合,即使在-25℃的环境温度下热泵的COP也能达到1.6;指出就空气源热泵系统而言,螺杆式压缩机比往复式压缩机更有效,变频压缩机能在单级压缩的低温运行工况下提升COP;搭建了双级、并联且带制冷剂旁通调节装置的热泵样机,该样机在-25℃的环境温度下COP达到2.3。此外,关于低温空气源热泵的研发也关注室外机的融霜问题。利用向环境取热并加热蒸发器的办法成功预防室外机的结霜现象,从而使这种新型室外机不再需要通过逆运行来化霜。
就目前实际产品研发而言,国内外的低温热泵优化技术主要集中于:蒸汽喷射涡旋压缩技术、变频涡旋压缩技术、电子膨胀阀智能控制、高效换热器优化、热泵流道优化和风扇气流优化等。国内热泵厂商虽然在核心技术上仍然落后于欧美,但是凭借近些年的海外合作、高校联合技术研发,其产品在性能上也开始奋起直追。
3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
3.1处理结冰问题的措施
经实践证明,若是建筑物外的温度未能超过0℃,此时空调依旧在正常运转的话,其就能够根据以下两方面,来完成对蒸发器最低温度点的有效调整。首先,其可以在检测周围温度的时候注意温度变化,若是出现温变比设定值低的现象,就可以自动进入融霜程序,即使室外蒸发器出现结霜的问题,到影响机组性能的临界点就会开始融霜,一方面不会造成结冰的后果,影响机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还能实现热泵空调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其次,在空调温度比设定值高的情况下,其就会自动退出融霜程序,此时室外蒸发器上霜层已经得到有效清除,基本上不会出现能源浪费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设计好自动程序之后,由程序完成反复控制的工作,在蒸发器温度得到反复调整之后,使其在控制中达到设计值,另外在通常情况下,最终达到的温度点也就是蒸发器最低温度点,在保证其依然比设计值高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空调内机蒸发器结霜或者结冰的问题得到有效规避。
3.2提升对制冷精度的重视程度
为了保证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的顺利应用,相关人员应该尽可能的确保制冷的精度,尤其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讲,为使使用者对低温制冷的需求达成得到真正保障,制冷精度必须要得到时刻约束。在社会运行正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在先进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对制冷温度的动态监控,从而真正意义上使精度水平达标得到保证,这是低温制冷维持精度的基本前提。[3]
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选取专业技术人员,以促进对低温制冷设备的定时检测,在有效完成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尽快全方面掌握制冷设备的制冷信息,这对于及时维护与检修低温制冷设备是非常有利。经实践证明,以确保设备精确程度为基础,不仅能够使现代社会对制冷效果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还能够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贡献。
3.3处于特殊情况下的低温制冷
空调若是处于系统大、空间小的背景之下,即使对于室外蒸发器来讲,也极易出现结霜或者是结冰的情况,此时在检测之后确定的设计值过大的话,就会造成系统压力增大的后果,进一步导致空调无法顺利运转。结合大量实验结果,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空调外风机运转速度一直处于降低状态的时候,系统换热量会随之减少,从而使室内蒸发器温度受到影响而持续提高,使系统内部压力增大。其次,在外风机运转速度呈上升趋势的时候,随着系统换热量的渐渐提升,室内蒸发器温度与其成反比不断降低,使系统压力得到适当的减少。
检测元件正常情况下都会存在一些缺点,譬如反应能力下降、反馈速度慢以及控制效率降低等,如此一来极易造成过压保护或结霜、结冰的后果,进而导致空调工作出现异常问题。此时为使空调正常运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抱枕,相关人员必须要确保蒸发器温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设计值,其需要以检测元件精确度的提升为前提,例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热泵空调与普通空调相比较来讲优势较大,同时具备低温制热与高温制冷的双重功能,拥有极强的实用性,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使人们要求得到真正满足,并提升工作、与生活的舒适程度。但经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不够成熟,所以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若是未能得到有效重视,将会对空调使用体验产生直接影响。虽然解决问题时期是较为费力且麻烦的,时间跨度也一定会很长,但我们必须要相信在不断研究试验之后,一定能摘下成功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林杰. 制冷空调低温热泵技术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10)
[2] 熊利华. 热泵型空调器低温制热和低温制冷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11)
[3] 刘永超,丁飞. 热泵型空调低温制热与高温制冷分析[J]. 科技视界.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