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油田螺杆泵抽油井工况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4月第12期   作者:熊鸿翔
[导读] 八面河油田油井地处渤海滩涂,目前有各类螺杆泵抽油井36口,螺杆泵抽油井的日常管理成为采油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摘要】八面河油田油井地处渤海滩涂,目前有各类螺杆泵抽油井36口,螺杆泵抽油井的日常管理成为采油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更好的对该类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管理水平。为此,我们对油田螺杆泵躺井、低效的原因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分析。力图建立起适合我油田螺杆泵井生产的工况分类标准,便于系统分析、分类治理,以求满足我油田的螺杆泵管理水平的需要。
        【主题词】螺杆泵  定子  故障  断脱
         目前全厂有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井29口,占总井数的16.02%,占全厂螺杆泵总井数的36.71%,开井22口,占全厂螺杆泵开井数的34.92%。螺杆泵举升工艺在厂里主要应用于高粘稠油、供液相对较差的油井,日液279吨、日油75吨、平均含水73%。目前螺杆泵井的生产工况诊断主要依靠产量、动液面和电流等参数进行经验分析,一些专用的光杆扭矩、轴向力载荷测量装置的应用还未普及,系统诊断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缺少对系统工况的明确定义;二、缺少对系统工况的定量描述;三、缺乏对举升系统的整体评价;因此急需建立螺杆泵井系统诊断模型,运用系统诊断软件对螺杆泵井运行工况进行分析。
         1 螺杆泵井生产工况分析常用数据和资料
         螺杆泵抽油井生产工况分析同抽油机生产分析类似,也需要一些必须的数据资料。常用的分析资料如下: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回压、套压、井口温度等;
         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
         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
         日常管理资料:电流、转速、(扭矩)、(轴向力)、作业监督描述资料;
         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调配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2 螺杆泵井生产工况分类
         目前,螺杆泵井日常生产工况分析最直接的常用参数有6个,即:产液量、动液面、工作电流、转速、扭矩和轴向力。其中:产液量代表了生产参数;动液面则是表征产液量和地层供液关系的参数;电流、转速、扭矩和轴向力则是抽油设备的工作参数。
         对螺杆泵井常见工况类型的划分。其工况类型总体分为正常和故障两种,根据故障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将故障工况类型分为井下泵、抽油杆、油管三类,细分为9种工况类型。
         3 螺杆泵井具体生产工况分析
         3.1 正常工况
         油井产液量、动液面、工作电流等生产参数在正常范围,系统运行稳定,按照日期前后不同对比,参数没有大幅度波动;运转过程中,工作扭矩和轴向力为平稳直线,在正常范围内。
         具体表现为:在短期内,泵效大幅度下降,产液量明显降低;动液面迅速上升;电流下降甚至接近空载电流;停机无反转现象。扭矩和轴向力或者为平稳直线,或者为周期波动曲线,但由于缺少了井下泵的工作扭矩,和液压力对转子产生的轴向力,因此其值都要小于正常范围。
         抽油杆断脱主要原因:
         3.2.1油井结蜡未能及时定期热洗,造成蜡卡杆扭矩增大;
         3.2.2螺杆泵砂卡,造成杆扭矩增大;
         3.2.3蜡卡、砂卡时,过载保护失灵或保护值过高、保护时间设置过长;
         3.2.4下泵深度过大,抽油杆扭矩超出其额定扭矩;
         3.2.5油稠、出砂、结蜡,长时间停井恢复开井未作前期处理,导致扭矩增大;
         3.2.6防反转装置失灵,造成停机时抽油杆高速反转卸扣。
         3.3 螺杆泵总承漏失——泵效必须大于30%
         具体表现形式为:产液量、泵效逐渐下降,油井憋压不起压;动液面逐渐上升;电流逐渐下降。由于漏失量加大,泵扭矩低于正常范围;由于液柱压力产生的轴向力下降,轴向力低于正常范围,但仍大于杆柱在采出液中的重量。
         螺杆泵总承漏失主要原因:
         3.3.1长期运转,定子橡胶磨损漏失;
         3.3.2定子和转子的过盈量选择偏小而漏失。


         3.4定子溶胀
         由于采出液或井筒添加剂的作用,使定子橡胶发生化学变化溶胀,造成定转子过盈增加,泵效和动液面正常,泵效可能会略有增加;电流增加;由于过盈大,定转子的扭矩增加,因此光杆扭矩增加,超过正常范围,严重时会造成定转子抱死。
         3.5 定子脱胶
         表现形式为:产液量、泵效急剧下降;动液面上升;电流下降并波动;脱胶时,光杆扭矩下降很大。另外,由于脱胶后定转子之间发生不规则摩擦,光杆扭矩会出现不规则波动。液压力产生的轴向力为零,因此,光杆轴向力低于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杆柱在采出液中的重量。
         3.6 油管漏失或脱落
         工况表现为:产液量、泵效下降;动液面上升,有油套连通特点;工作电流下降。由于泵工作压差减小,光杆扭矩低于正常范围,液压力产生的轴向力减小,光杆轴向力略低于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
         抽油杆断脱主要原因:
         3.6.1油管锚失效,停机时造成泵上部油管倒扣松动漏失(XTKD32-17-10井2007.09.21日解剖),甚至倒扣脱落;
         3.6.2管杆偏磨,油管本体或丝扣位置被磨透;
         3.6.3作业时油管扣未上紧;作业时油管扣已损坏未被检查出。
         3.7 结蜡、蜡卡
         油井管柱结蜡是一个渐变过程,当油管内结蜡严重时,过流面积减小,导致泵效下降,产液量下降;动液面上升;杆管之间由于结蜡导致不均匀摩擦,电流明显上升,扭矩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并且有不规则波动;而轴向力比正常值偏低。
         当油管被结蜡严重堵塞时,电机运转困难,出现皮带打滑或连续断带现象,甚至光杆与光杆卡子打滑,停机复开无法启动。
         当出砂严重导致砂卡时,会出现上述类似现象,但其渐变过程可能相对较短。
         4减少螺杆泵故障工况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通过对造成螺杆泵躺井的几种工况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4.1 针对注汽后井温过高造成的泵溶胀的问题,我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两点做法:
         4.1.1改变注汽后举升工艺。今年以来我们对注汽前采用螺杆泵举升采油的油井,在注汽后均改变为阀式泵游梁式抽油机举升工艺,目前均生产良好。
         4.1.2注汽后排液前期采用泵下掺凉水伴水降温,减少因井温影响造成的定子老化过快,此项办法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在对掺水量的把握上难度相当大,在实际中采用较少。
         4.2 针对杆断脱工况,具体分析我矿杆断脱的原因,主要井身结构影响。我们具体做法是根据动液面情况合理提升泵深至造斜点以上,以避开造斜段对管杆的磨损。
         对于因抽油杆使用年限过长造成的杆断脱。我们主要是随躺井上修时对使用年限长(大于1000天)的抽油杆进行强制全井更换,对于有明显瑕疵的抽油杆强制全井更换、消除短板效应。2007.9~2008.08月份共更换超期服役抽油杆8054m,对10口井的抽油杆进行了强制全井更换,其效果良好,目前已更换的10口井没有再出现一次因杆断造成的躺井。
         4.3 针对因工作参数偏高工况造成的躺井,我们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及时跟踪高参数抽油井的液面变化情况,适时下调工作参数。
         通过对螺杆泵几种生产工况的分类分明确各类工况产生的原因,便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不正常工况的产生,对螺杆泵抽油井的生产管理起到部分指导作用。螺杆泵抽油井的免修期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免修期由去年的249.4天提高到今年的437.6天,提高了188.2天。
         
        【参考文献】
        [1]张佳民:螺杆泵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06。
        [2]姚立东:螺杆泵井动态控制图,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