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11306+SA387 Gr.11 CL1是低合金钢复合板。基层属于1.25Cr-0.5Mo系珠光体耐热钢,在小于500℃以下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抗硫化物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高温高压容器装置中,执行ASME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在制作时进行深入研究焊接产生缺陷的因素,针对问题采用不同控制方法,有效提升复合板焊接的工艺水平。
关键词:复合板 施工要素 焊接质量 预防措施
前言:不锈钢复合板焊接与单一材质的压力容器焊接不同,由于基层和复合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焊接性能也有很大差异,相对于单一材质的压力容器对焊接工艺的要求更加严格。不锈钢复合板焊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异种钢焊接过程中既要保证基层焊缝的力学性能,又要满足不锈钢复合层焊缝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能。在材质S11306+SA387 Gr.11 CL1的容器制作过程中,发现几种经常性焊接缺陷和预防措施。
1.下料控制
下料时采用等离子切割,不仅切口切割质量好,而且切口表面的淬硬倾向较小。切割时基层面朝上,由基层向复层切割,调整好切割角度,在切割池内放满水,防止飞溅和烟尘破坏复层。切割后检查外观切割质量,不得有裂纹、豁口、复层剥离等缺陷。如产生缺陷,采用焊接主体的工艺措施进行修补,探伤合格后进行组对。
2.坡口型式选择
不锈钢复合板选择坡口型式原则是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填充金属,降低焊缝溶合比,便于焊工操作。薄板不锈钢复合板坡口一般开在复层侧。为使基层焊缝与复层焊缝能够区分开,使用刨床刨掉接头附近的复层金属,刨边宽度不小于5mm,刨边深度应大于复层厚度0.5-1mm(如下图所示)。这样可以避免焊接基层时复层金属溶入到基层焊缝中,造成基层焊缝的硬化与脆化产生裂纹。这种坡口型式虽然增大了过渡层与复层的焊接,但是背面清根是在容器外侧,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复层表面,因此该坡口型式广泛应用于薄板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的制造。
坡口型式
3.组对控制
组对前将坡口两侧15-20mm范围内的的表面锈、油及表面氧化物打磨干净,直至漏出金属光泽。在复层表面坡口两侧200mm范围内涂上防飞溅涂料。为保证复合板的耐腐蚀要求,复合板组对错边量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错边量一般控制在复层钢板厚度的50%,且≤2mm,组对间隙控制1-2毫米,严禁强制组对。
4.焊材选用
基层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或埋弧自动焊进行焊接,过渡层及复层通常采用手工电弧焊,也可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焊材选用基层采用埋弧焊焊丝直径?4mm,焊材型号SU41,焊剂为中性。复层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焊材型号ENiCrMo3T1-4。
5.焊接过程控制
5.1基层焊接
焊接时为减少焊接热输入对不锈钢焊缝的作用,不锈钢复合板焊接时先焊接基层焊缝,基层焊接采用埋弧焊进行焊接,焊接时基层焊缝高度要低于基材表面0.5-1mm。防止基层焊缝溶化到不锈钢的复层,使基层焊缝中形成马氏体组织产生裂纹。
5.2过渡层焊接
焊接过渡层前检查基层焊缝余高是否有高出基层表面,如有高出应将基层高出部分进行磨平。焊接过渡层采用药芯不锈钢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由于基层对过渡层焊缝的稀释作用,使过渡层的Cr、Ni含量降低,碳向过渡层扩散,使焊缝交界处金属形成增碳层和脱碳层。焊接时采用较小的线能量,减少焊缝稀释率。
5.3复层焊接
复层焊接时为保证焊缝的耐腐蚀性,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采用小电流快速焊,多层多道焊接采用层层覆盖方式。焊接时应尽量减少焊缝在400-800℃温度区间的停留时间,防止焊缝产生奥氏体晶界贫铬区,从而保证焊缝金属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抗晶间腐蚀性能。
6.焊接常见问题分析
6.1未熔合
焊接时由于选用的焊接参数不合适,按照工艺要求,焊接过渡层时选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多层多道焊接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由于焊工经验及技能水平不足,使用的焊接电流较小,焊接速度过快,造成坡口两侧停留时间较短,在焊缝两侧产生未熔合现象。
6.2夹渣
焊接时防止坡口两侧产生咬边现象,焊接过渡层时由于填充金属的粘度大流动性不好,焊接产生咬边内的熔渣不宜上浮,焊接金属凝固后纯在焊缝咬边间隙的熔渣形成夹渣。在焊接前对坡口两侧的清理干净,选用合适的焊接规范参数。
6.3裂纹
裂纹本身的预见性就特别低,此外还有形态不一、形成因素复杂等特征,裂纹是绝对禁止出现在压力容器焊接中的。容器制造过程中,内壁堆焊采用药芯不锈钢气体保护焊,焊接收弧时电流突然熄灭,造成熔池中心凝固太快,受周围金属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导致弧坑裂纹的形成。在焊接时尽量使用能够进行收弧电流衰减的焊接设备,能够使熔池外围金属收缩时能够得到液态金属的补充,减小拉应力。如设备没有电流衰减功能采用反复灭弧填满弧坑,减少弧坑裂纹产生的可能。
6.4气孔
复层采用药芯不锈钢气体保护焊进行焊接,生产效率比较高,变形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和成分分布不均匀,导致焊缝中不可避免存在内应力。由于气孔导致应力集中,降低焊缝的疲劳强,增加焊缝的脆性断裂几率。
1)焊接参数的影响:实际焊接过程中使用的焊接参数通常要比焊接工艺规定的参数要大,焊接参数越大,产生飞溅越大,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选择焊接参数,提高电弧的稳定性减少气孔产生的可能。
2)焊接速度的影响:焊接速度过快时会造成焊缝两侧咬边,也会降气体低对焊缝的保护作用。
3)气体流量的影响:气体流量过大容易造成紊流,使外界空气进入到熔池,降低气体对焊缝的保护效果。气体流量过小时不能充分保护熔池,使焊缝产生气孔的倾向增大。
4)外界气流的影响:由于CO2保护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的影响而产生气孔,尤其在夏季施工过程中,焊接时使用风机更是加大产生气孔的可能性。
5)焊丝干伸长度的影响:干伸长度太长,电弧不稳定操作难度增大,同时飞溅较大,可能会破坏保护气体而产生气孔。干伸长度太短,会增加飞溅大量粘到保护喷嘴内壁,导致保护嘴容易堵塞,产生气孔。
6)焊接电流控制,基层焊接电流控制分几部分,第一遍焊接电流要比第二遍小,当焊接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基层焊接电流控制在500-580之间,复层焊接电流控制在160-180之间。
7)焊道清理,焊接前先在复层上刷水性墙面涂料,防治飞溅,但在焊接时还是有焊丝头起弧位置粘粘,焊接时同时产生飞溅、药皮,粘附在基层和复层上面,破坏复层表面的氧化膜,采用磨光机和风铲清理干净。
7.设备因素:焊接托辊转动时,筒体发生位移,致使悬臂焊接机与筒体不同步,使堆焊部位出现局部缺陷,对转动托辊进行调整,使转动速度与悬臂焊接焊丝输出同步,仔细检查焊接质量,直至合格为止。
结论:提高S11306+SA387 Gr.11 CL1复合板材料一次焊接合格率,要正确掌握材料、焊材、环境、设备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施工中严格过程控制,在焊接细节上下功夫,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